董亚静,徐哲,王丹丹,郝巍,杨静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胃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直接手段,为减轻患者呛咳、恶心和咽喉部疼痛等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多采用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进行适度的镇静,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以顺利完成检查,但丙泊酚对于老年患者有较重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腕踝针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心曙教授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从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1]。通过毫针在进针点皮下浅刺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针刺部位位于上肢的腕部和下肢的踝部,其特点是将人体上下两侧各分6个纵区,由前向后排列,用数字1~6编号,用于疾病的症状定位,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选点针刺。腕踝针作为一种留置式针刺疗法,镇痛作用显著,起效快,创伤小。笔者对腕踝针应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对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临床观察。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择期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年龄70~85岁,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级或病情稳定Ⅲ级,无胃镜检查禁忌证、脑血管意外病史、长期服用神经安定类药物史、药物过敏史和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腕踝针组。本研究通过河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与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ess index,BMI)、ASA分级和胃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患者在输液准备室开放上肢静脉3 ml/min,口服达克罗宁胶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23)10 ml,0.5%二甲硅油(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3869)50 ml。腕踝针组取双侧上1、上2和下1区穿刺。上1位于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间的凹陷处,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经过上1处;上2位于掌面中央,在两条突起最明显的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中间,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经过上2处;下1位于靠近跟腱内缘,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经过下1处。腕踝针位置示意见附图。
两组患者入室后左侧卧位,胃镜面罩吸氧3 L/min,使用Mindrary 9100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breathe rate,RR)、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给予纳布啡0.1 mg/kg,使用北京思路高TCI靶控泵输注丙泊酚2.5μg/ml,待睫毛反应消失、呼之不应时进行胃镜操作,根据术中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血压低于基础值30%时给予去氧肾上腺素,HR低于45次/min给予阿托品0.01 mg/kg,SpO2低于90%时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胃镜由同一资深内镜医师操作。
附图 腕踝针位置示意图Attached fig. Diagram of wrist and ankle needle position
观察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SpO2<90%)、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MAP低于基础值30%)、唤醒时间(呼之能睁眼)和离室时间(Aldrete评分≥9)。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腕踝针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显示,对照组出现7例呼吸抑制(SpO2<90%),腕踝针组仅3例;对照组出现7例低血压,腕踝针组3例;对照组出现10例恶心呕吐,腕踝针组3例。腕踝针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 丙泊酚总用量/mg唤醒时间/min离室时间/min对照组(n =60) 78.20±0.32 1.87±0.50 13.42±1.23腕踝针组(n =60) 68.74±0.32 0.88±0.49 10.09±1.21 t值 161.92 10.95 15.05 P值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无痛胃镜检查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让患者顺利完成筛查,提高食管上段病变的检出率。老年患者是胃肠道肿瘤的高发人群[2],更需要做内镜检查。但是,老年患者机体脏器的生理功能降低,反应迟钝,应激能力差,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下降。丙泊酚是目前无痛内镜检查常用的镇静麻醉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但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是其致命缺点。临床上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在麻醉后的这段时间,它们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认知功能。理想的镇静方法应增加患者配合、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内镜医师满意度。能引起最小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可以快速恢复和达到麻醉前的心理功能水平是麻醉医师的重要目标。
腕踝针主要通过刺激十二皮部起效。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的相应体表部位,也是脉络之气散布的区域。刺激十二皮部从而达到调节十二经络,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激发肌肤经气运行[3-4]。腕踝针与传统针刺法不同,无酸麻胀痛,患者易接受。腕踝针应用于胃镜检查,选择左右双侧上1、上2和下1区,包括咽喉部、食管部、胃区部和心脏区。上1穴位于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此处留针可减轻胃镜操作引起的咽喉部刺激,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可以减少恶心、呕吐和呃逆[5]。上2穴即内关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此处留针可减轻患者因紧张引起心率快、血压高的反应,和上1穴配合,减少恶心、呕吐和呃逆[6]。下1穴为辅助上1穴、上2穴减轻胃镜在胃体及十二指肠部引起的牵拉反应[7]。腕踝针5 min起效,可达到提高疼痛阈值的效果[8]。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生物体的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效应,缓解病灶部位的痉挛,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水肿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镇痛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腕踝针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从而减少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率(P<0.05);缩短患者的唤醒时间和离室时间(P<0.05);患者恶心呕吐发生可能与胃镜操作和阿片类药物有关,腕踝针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腕踝针法可明显降低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能减轻麻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