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云峰,贾学文,朱迎春
[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宁波医院) 骨科,浙江 宁波 315010]
随着交通事故及运动损伤的增加,膝关节外伤越来越多见,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临床也较为常见[1]。以往的文献[2-3]报道,国内外学者多数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着运动医学的蓬勃发展,关节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内外很多学者选择在关节镜下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4-7]。但是,临床上目前仍然缺乏一套公认的标准手术方法[8],尤其对于固定方式的选择,临床上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固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 例PCL 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 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科收治的16例PCL 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10 例,女6 例;年龄23~56 岁,平均38 岁。交通事故伤11例,运动损伤5 例,1 例合并股骨干骨折,1 例合并外踝骨折。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 ~10 d,平均7 d。手术指征包括:①闭合性PCL 损伤;②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部分移位;③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完全移位。排除标准:①陈旧性骨折;②膝关节周围其他软组织损伤;③内外侧副韧带或前交叉韧带损伤。
16 例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屈伸活动受限。术前在麻醉状态下行后抽屉试验(+),所有患者常规行膝关节X 线、三维重建CT 平扫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术前为(48.6±3.4)分。术前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6.6±2.2)分。
患者 男,27 岁,车祸致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2 h 入院。查体:左膝肿胀明显,浮髌试验阳性,后抽屉试验阳性。诊断:左膝PCL 止点撕脱性骨折。术前CT 和MRI 示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骨折块移位。见图1。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仰卧位,大腿根部放置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通过高位前外侧入路进关节镜镜头,采用标准前内侧入路进操作器械。按序检查整个膝关节,评估关节软骨、内外侧半月板以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处理相应的合并损伤。将关节镜镜头从高位前外侧入路经PCL和股骨内髁间隙插入后内侧室,监视下做高位膝关节后内侧入路。从该入路插入刨刀、射频,清理胫骨侧撕脱骨块底部的淤血块、纤维瘢痕组织以及游离小碎骨片。手术固定示意图见图2。
图1 术前影像学检查所示Fig. 1 Imaging examinations before operation
图2 PCL 手术固定示意图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surgic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通过膝关节内侧入路,用抓线钳将PDS-Ⅱ缝线一侧从PCL 前侧绕过,另一侧从PCL 后侧绕过,取抓线钳将PDS-Ⅱ缝线两头从膝后内侧入路抓出,取爱惜邦5 号线1 根,将PDS-Ⅱ缝线作为引线,将爱惜邦5 号线固定在PCL 后侧,用打结器在撕脱骨块上方打SMC 结,将PCL 止点捆扎住(图3A ~B),在胫骨结节内侧做一个长约1.5 cm 的切口,从前内侧入路插入PCL 胫骨隧道定位器,用2 mm 导针从胫骨结节内侧向胫骨后侧PCL 止点处钻一个骨隧道(图3C ~D)。顺着骨隧道将细钢丝绊送入关节腔,通过细钢丝绊将固定缝线两端从骨隧道拉出后,将PCL 胫骨隧道定位器钩端置于骨块上,将骨块向后推压,进行临时复位固定。调整固定缝线使其从骨块后上方跨过,做前抽屉试验,同时拉紧缝线,复位固定骨块,取Endo-Button 1 枚,将缝线穿过Endo-Button 后打结,完成固定,C 臂机透视见胫骨撕脱骨块及Endo-Button 固定位置良好。最后,在镜下确认骨块复位、PCL 张力恢复、屈伸膝关节见骨块固定牢固、无移位,冲洗关节腔,缝合 切口。
图3 关节镜下手术过程Fig. 3 Arthroscopic procedure
图4 术后左膝关节X 线片Fig. 4 X-ray of left knee after surgery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痛处理,术后24 h 内予以膝关节冰敷,麻醉苏醒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主动等长收缩,伸直位支具固定。4 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及负重,6 ~8 周后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术后定期随访,以了解膝关节松弛度、屈伸活动度以及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了解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16 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复查X 线示骨折复位满意。见图4。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16 例患者均获得6 ~36 个月随访,平均19.2 个月。术后6 ~8周所有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明显移位。术后3 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1 例患者诉膝关节内侧仍偶有疼痛,对症处理后缓解;另1 例患者屈曲轻度受限,经过积极康复指导后恢复良好。16 例患者IKDC 膝关节主观评分为(93.8±3.2)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6±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IKDC 和Lysholm 膝关节评分 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IKDC and Lyshol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附表 治疗前后IKDC 和Lysholm 膝关节评分 比较 (分,±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IKDC and Lysholm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ore,±s)
组别 IKDC 膝关节 主观评分Lysholm 膝关节 功能评分术前 48.6±3.4 36.6±2.2术后6 个月 93.8±3.2 93.6±2.3 t 值 37.17 67.47 P 值 0.000 0.000
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类型。目前,治疗膝关节PCL 的手术方法较多。有文献[9]报道,膝关节后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临床效果好。CHEN 等[10]报道,用带齿钢板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DOMNICK 等[11]比较了4 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强度,发现皮质悬吊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最大。有学者[12]建议,通过膝关节后方小切口缝线桥技术固定,SAWYER 等[13]认为,缝线桥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要明显高于螺钉固定和传统缝合固定。但上述方法创伤较大,显露及操作比较困难,容易损伤血管神经,对于较小的骨块或粉碎的骨块很难取得理想的固定。
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有文献报道,切开复位技术和关节镜下手术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4]和生物力学强度[15],关键取决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螺钉固定仅适合撕脱骨块较大的患者,但螺钉尾部突起容易引起撞击,对韧带及膝关节屈伸功能造成影响,且螺钉需要二次取出,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钢丝固定柔韧性差,存在应力较为集中和骨块切割等问题,仍需二次手术拆除。目前临床尚缺乏既能使骨折块解剖复位又能较好地恢复PCL 张力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6]。2001年,KIM 等[17]运用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有学者采用双后内入路关节镜下绑扎固定“Y”形骨隧道技术Tight Rope 固定治疗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8-20]。为使临床操作更便捷,笔者在此基础上尝试采用单后内侧入路关节镜下捆扎固定PCL 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对16 例急性PCL 撕脱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关节镜手术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此类骨折,具有创伤小和不易损伤血管神经的优点,可以对膝关节内结构进行全面探查,及时处理其他合并损伤(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和软骨损伤等),直接清除脱落的小碎骨片和血凝块,并且能确保骨折块在关节镜直视下精确复位,还可判断膝关节在屈伸活动PCL 的张力及功能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缝线固定结合Endo-Button技术可用于急性PCL 胫骨侧止点撕脱性骨折、部分移位或完全移位者,尤其适用于粉碎型骨折和骨块较小的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微创、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短期临床疗效较好。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如:纳入的病例数偏少、缺乏相应的对照组和随访时间偏短等,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