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调查了解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500多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家庭心理惩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大部分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家长的心理性惩罚;(2)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程度在各个维度上呈现不规则的正态分布;(3)初中生所受家庭心理惩罚的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年级、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惩罚普遍存在于家庭教育当中,严重影响初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生 家庭教育 心理惩罚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28-03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的第一个心理“熔炉”,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许多心理误区,如各种各样的心理惩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惩罚是一种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方式,它忽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旨在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威慑,使他们不敢违背教育者的任何规定。与明显的身体惩罚相比,心理惩罚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它对孩子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更大,影响也更深远。本文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的状况,以唤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1 对象
从乐山市、县(区)6所中学中随机抽取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5份,問卷回收率为97.5%,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532份,问卷有效率为91%。其中:初一196人、初二169人、初三167人;男生275人 、女生257人;城市户口的331人、农村户口的201人;独生子女445人、非独生子女86人。
1.2 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法。
1.3 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 《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现状调查表》。问卷由24个项目组成,分为疏远、苛求、言语虐待和侵犯隐私四个维度,采取五点记分法。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6。另外问卷还包括年级、性别、家庭户口(城市/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等四个方面的基本信息。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
2.1 532例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的状况
通过调查,在532例初中生中,有36%的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从未受到过心理惩罚;有28%的初中生偶尔会受到心理惩罚;有16%的初中生受到的心理惩罚处于一般状态;有13%的初中生经常受到心理惩罚;有7%的初中生极其经常受到心理惩罚(见表1)。
2.2 532例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在各维度上的状况
2.2.1言语虐待
在心理惩罚的言语虐待维度上,有39%的初中生从没受到过言语虐待;有31%的偶尔会受到言语虐待;有15%的受到的言语虐待处于一般状态;有10%的经常受到言语虐待;有5%的极其经常受到言语虐待(见表2)。
2.2.2 疏远
在心理惩罚的疏远维度上,有22%的初中生从没受到过家长的疏远;有27%的偶尔会受到家长的疏远;有22%的受到家长的疏远频率处于一般状态;有20%的经常受到家长的疏远;有9%的极其经常受到疏远(见表3)。
2.2.3 苛求
在心理惩罚的苛求维度上,有26%的初中生从没受到过家长对自己的苛求;有32%的偶尔会受到家长的苛求;有18%的受到家长苛求的频率处于一般状态;有15%的经常受到家长的苛求;有9%的极其经常受到家长的苛求(见表4)。
2.2.4 侵犯隐私
在心理惩罚的侵犯隐私维度上,有57%的初中生的家长从没侵犯过自己的隐私;有22%的家长偶尔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有10%的家长侵犯自己隐私的的频率处于一般状态;有7%的家长经常受到侵犯自己的隐私;有4%的的家长极其经常侵犯自己的隐私(见表5)。
2.3 532例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的差异性检验
2.3.1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惩罚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检验,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心理性惩罚在年级上的差异性不显著,p=0.131(p>0.05)(见表6)。
2.3.2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惩罚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检验,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心理性惩罚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极其显著,p=0.001(p<0.01)(见表7)。
2.3.3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懲罚在初中生出生地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检验,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心理性惩罚在出生地上的差异性不显著,p=0.181( p>0.05)(见表8)。
2.3.4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惩罚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检验,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心理性惩罚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不显著,p=0.629( p>0.05)(见表9)。
2.3.5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惩罚在家长文化程度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检验,初中生在家庭中所受的心理惩罚在家长文化程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396(p>0.05)(见表10)。
3.1 大部分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心理性惩罚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中,只有36%的初中生从没受到过心理惩罚,而64%的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心理惩罚,其中: 28%的偶尔会受到心理惩罚;16%的受到的心理惩罚处于一般状态; 13%的经常受到心理惩罚;甚至有7%的极其经常受到心理惩罚。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关。虽然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在体罚孩子上有所收敛,但传统的以罚代管的理念仍然深入骨髓;同时,也有家长认为,只要不在身体上惩罚孩子就不算是体罚。
3.2 532例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程度表现在各个维度上呈现不规则的正态分布
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程度表现在各个维度上其被惩罚程度有一定差异。在言语虐待维度上,有61%的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言语上的虐待。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家长的素质都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已不再是粗话脏话连篇,但是却出现了另一种言语虐待方式,如对子女消极评价、威胁和怀疑性的话语,这也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心灵。在疏远维度上,有78%的初中生受到了家长不同程度的疏远。家长出于各种社会或生活的压力,对子女的教育缺乏耐心,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他们往往会采用疏远、不予理睬的方式来进行惩罚,这不但会损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还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如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啊?在苛求维度上,有74%的初中生受到过家长的苛求。现在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开发智力,传播知识,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首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家长们不顾自家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积极赞成对孩子的学习大力施加压力,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投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要求考试要在前几名等。这样学校家庭两座大山压得孩子身心疲惫。在侵犯隐私维度方面,部分家长依然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品,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的物品、交友和课外活动自己都有权知晓并加以管理安排。这不仅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和抵触心理,也会破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但相对来说,在是否侵犯隐私维度方面,家长还是做得比较好,有57%的家长从没侵犯过子女的隐私。
3.3 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的心理惩罚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年级、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从表2可知,初中生所受的家庭心理惩罚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所受的心理惩罚明显少于男生。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对男女的认知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教育方式的差异。第一,对男女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认知差异。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温顺、乖巧、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差。因此,在对女生的教育上都很讲究分寸,点到即止,而对男生的教育就会更加严厉,方式也较为随便。第二,对男女将来的定位方面的认知差异。受传统的影响,大部分家长依然认为,男孩子将来是要养家糊口,挑脊梁的,必须得有能力,有自己的事业,而在竞争如此激烈,就业如此严峻的现在只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女孩子原则上则不必担负如此重担。因此,家长对男孩子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苛,管理也更严格。
根据调查结果,初中生所受的家庭心理惩罚在年级、户口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心理性惩罚是一种隐性的惩罚形式,不易被家长意识到,无差别地存在于各种家庭中。
大部分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心理性惩罚。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心理惩罚程度表现在其各个维度上呈现不规则的正态分布。心理惩罚在性别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年级、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于丽琴.家庭教育中心理虐待问题的研究[J].东岳论丛,2007,28(6).
[2] 钱琦.预防“心灵暴力”:家庭教育先行[J].青春期健康2017,(11).
[3] 林初锐.心罚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2004,(6).
[4] 张守臣.心理惩罚的特征与表现形式[J].学术交流2002,(4).
[5] 田汉族.心理惩罚教育——一种隐性的教育病理现象[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6] 张玉林.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及若干对策[J].家长学校2007(13).
作者简介:李万兵(1967-),男,四川眉山人,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