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2019-10-30 08:19宋兴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系统化课程体系岗位

宋兴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历实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调整。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能力是风景园林专业素质内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应用型本科“以能力为主线,以应用型为主”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整合有待完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应用”现象,难以实现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要求,学生缺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风景园林设计和施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课程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专业课程教师在对典型工作进一步归纳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知识重新排序,使学生在实践中最大程度地获取经验,实现专业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目标。

一、传统课程体系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对岗位实践的认识模糊目的不明确

从思想认识上看,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来说,学生的家长都会对岗位中的实践存在不同程度的轻视问题。教师常常都会把工作上的重心体现在了课堂的教学工作上,反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岗位实践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高于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

(二)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实践的课程往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少,在地位上与理论课程形成从属关系,而实践课程为属;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形式较为单一,综合程度较低;在组织关系上,明显与理论课程存在分离问题。课程知识与行业岗位技能需求不能完全对接,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不能适应行业发展。

(三)实践指导师资不足

由于院校本身存在教师队伍短缺现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岗位实践过程中常由一个老师指导几百个学生。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岗位实践指导力度不够。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旺工淡学”模式下课程体系改革

教授姜大源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就是说要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及真实有效的工作过程作为基础,来对传统课程进行解构,做到将知识放在学科的体系中对其解构,并在行动体系中进行重构。要在学科体系中适度地提取够用的知识,将其与工作的过程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至少通过对三个工作过程的由易到难进行课程整体化的设计,要将原来相对零散的东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转化为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然后通过系统化的思维设计,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自如应对所学习到的工作流程,而是要能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领悟完整的思考流程,从中得到一种转移思维能力,从而获得能够对所学内容之外的新种类的工作过程应对自如的能力,进而对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实现。

对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论系统化,风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园林景观构建周期为主要,对从中所需要的知识要点与实践技能加以整理和总结,构成了培育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园林景观设计能力、园林景观施工管理能力作为学生重要的核心能力;以专业选修课程等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对植物培育的能力。加强对多种能力的整体培养,构成此课程体系的基础模板,并由此为课程展开指导。

(一)增加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

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以协调好学生“眼、手、脑”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按照逐步深入的原则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有梯度地开设课程。逐步设计职业前瞻教育、园林工程实践(每个学年一次,每年共8周)、园林专题调研、园林师业务实践和毕业设计5个阶段园林实践教学内容,从对园林的感知到领悟、分析、研究逐步走向实践。

(二)根据项目周期、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时间分配,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前置,学生通过完成课程实践任务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专科课可是减少了490学时,由原先的1746减少到1256,但增大实践课时比例,满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由原来的29门,调整成现在的22门,但是课程不是简单地增加,而是重组融合,将课程设置与工程流程相一致。一门课程可跨学期开设,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能力,开设农业经济类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课学时调整情况

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周期与施工周期不相匹配的现象。单位在4-6月施工期时,向学校招聘实习生,而学生正在上课,无法实习,出现实习单位用人需求与教学时间相冲突的现象;当学生6-8月进入实习单位时,工程已进入养护期,在实习过程中专业能力、岗位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

表1 设计团队承揽项目统计表

因此,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时间进行调整,将课程实践内容前置,根据用人单位的工期调整教学周期,贯彻“旺工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实践的同时,不仅专业能力、岗位技能得到锻炼,还增加学生的就业机遇。这种“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企业预备队培养在保证人才质量的同时,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实现校企双丰收。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园林专业通过两年的课程改革,学生参与很多项目的实践工作,提升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为毕业后融入社会、适应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完成的工程项目如下表1所示。

实行“旺工淡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后,根据工期调整学期,学生带薪实习薪资比例上升。调整前学生实习期每月工资500至800元不等,调整后学生实习期每月工资提高到800-1500元。调整后薪资比例上调45个百分点。2009年至2015年,多名学生获得专利,学生专升本和考研率逐年攀升。参加实训类技能大赛和应用类比赛等均获得很好的名次。就业率逐年提升。随着企业预备队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逐渐增多,学生毕业就业率逐年提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百分比增加,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率降低。2012年至2015年来就业率为100%。

通过园林专业“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企业预备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得了提升,专业岗位技能得到锻炼,会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创新型的园林专业“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企业预备队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园林“六大员”岗位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合理应用专业知识,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旺工淡学”模式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生在各个企业实习过程中,不止企业要对学生严格管理,学校也会介入和企业一同对学生进行同步管理。但是,课堂在建立到生产一线以后,实践教学的方案建设与实际操作、指导老师的配备、共同管理、在实习以及实训中的安全保护等多方面还需要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并进一步将一系列的校企共同管理任务相关的文件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强监督过程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更进一步将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为更好地发现市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业务实践机会。

四、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思路

这几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现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小有成效了。职业教育并不是不需要理论上的知识,而是要对各种知识进行选择,将需要的知识做出储备,对知识获取的途径进行了改革。普通高等教育通常比较注重学科体系,通过运用“学中做”,将原有的东西进行加工、推演,从而得到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从规则到案例的方法就是这样进行的,其中得到知识的路径是“无形——有形——无形”。高等职业教育重视行动系统,从“做中学”中获得一定的规律,以此实现在新的情境中的迁移,从案例到规则的方法从这里就能体现出一种了,其中得到知识的路径是“有形———无形——有形”。

鉴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的特色、学生的特点、行业的需求,要根据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其过程的系统化效果也逐渐明显;相对的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当中,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主,其中一种有效途径为改革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但同时,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又与本科教育相差甚远,在其中培养出的学生未来在岗位以及后续的相关一系列发展中,都应该将层次提高、将广度扩大、将要求增加,以此满足社会对学生的不同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以风景园林行业的工作过程为基本方向,同时将职业岗位群与单个岗位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工作任务进行敲定,厘清需要哪一方面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才能有效地将这些任务进行完成,以此作为教学开展方面的参考,同时将其作为原理,最后要将其形成有关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关设计思路。

猜你喜欢
系统化课程体系岗位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