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翠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自2007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作为正式课程进入高校教学体系,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老师的辅助、指导、组织为辅的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才能达到效果,而这个效果对于学生高质量地度过大学时代,完成身份转变意义重大。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学生是在被动地学、敷衍地学,究其原因有很多,如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呆板、教师专业素养不够等,或者学生本身对专业、职业的迷茫导致。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讲授、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对就业的影响、开课形式以及学生个人的反馈等方面了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高校更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如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结合起来,请更多相关专家创业者参与课程教学、与实践多联系、加强个性化辅导等。本研究通过调查目前困扰学生的专业、就业问题和创业意愿等,以期有助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编制网络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看法、要求等。
本研究针对武汉商学院的本、专科学生,共收集有效问卷370份。其中,男生193人、女生177人。
回收调查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重响应等统计方法。
为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体情况,挑选出10个问卷题目,采用五点计分方式,从1到5进行赋值,计算其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其中,标准差体现样本量的离散程度,公式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度较高,态度也较为积极,对老师的教学态度的认可度高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同时,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别辅导和开设相关网络课程较为期待。
为了准确描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体满意度与学生个人的就业意向、职业兴趣、学习态度、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六项的密切程度,引入一个统计量来量化它,即相关系数 r。设(x1,y1),…,(xn,yn)为抽样得到的来自两个总体的配对随机样本数据,Tx,Ty分别代表所有x和所有y数据之和,Lxy为x,y的离差乘积和;Lxx、Lyy分别为x,y的离差平方和。相关系数定义为:
表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体情况
利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样本中课程总体满意度与上述六项因素的相关系数,选择Spearman和Kendall两个分析指标进行处理。在SPSS导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当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显著,在概率值上方用“*”表示;当Sig<0.01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非常显著,在概率值上方用“**”表示;当Sig>0.05时,说明两个变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只显示概率值。
从附表1中可以看出,课程总体满意度与学生个人的就业意向、职业兴趣、学习态度、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六项的显著性概率值Sig<0.01,并且有(**)的显著相关的标识,说明课程总体满意度与以上六点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后三项教学内容、水平、态度相较于前三项个人因素相关性更强。
这类问题基本都是多选题(又被称为多重响应),利用SPSS软件多重分类法将题目录入,设定为多重响应集,并采用SPSS“描述统计”中的“频率”进行分析,生成原始数据的频率表,并能计算各种百分位数,让结果一目了然。
从以上数据析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期待的影响。附表2显示,大学生对“专业认知与选择、职业选择与定位”这两方面的困扰比较多。表3-表5反映了学生更期待“专业教师、其他各行从业者”担任授课老师,开展“情境模拟”的教学方式,希望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上得到帮助和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学习态度也较为积极,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专业认知与选择、选择职业与定位的需求很高(附表2),也反映出了学生在专业定位、职业选择时的迷茫和困惑。在一些普通本专科院校,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只要老师不管、不查,迟到、旷课的情况很多,这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缺乏学习动力而又需要自我处理大把闲散时光,这给很多学生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虚度光阴。很多学生把上网追剧、玩游戏当作主要消遣,对学习的事不上心,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找不到方向。这些是典型的对自我、对专业、对人生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的表现。学生在职业定位之前应该充分准确地认识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身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性格如何、爱好是什么等,以进一步明确自己希望提高的方面,帮助学生找准目标、制定规划,并积极地采取行动。
认识专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专业对口的企业情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课下进行企业调研、参观学习,或是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在校大学生了解企业是很有必要的,他们每了解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了解一个行业,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踏上职业之旅,并且可以打造适合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个案选择中有多达74.1%倾向于专业教师任教(附表3),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有待加强。现实情况是:这门课程专职教师较少,兼职较多,专业化水平不高。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专职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老师有5位,兼职教师10位,专职只占教师总数的三成。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化水平低的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教学效果的释放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们经历初、高中高强度的学习,对外面世界知之甚少,他们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对自己也缺乏了解,大学的宽松环境又很容易让他们失去方向,对未来感到迷茫。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时候就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授课教师利用自身的阅历、专业、经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的探索和对专业、职业发展的认识和准备。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期待行业从业者授课。众所周知,行业从业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事业也较为成功,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人生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职业方向,甚至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因此,高校在安排该门课程教师时,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到学校担任职业生涯授课教师,主讲职业选择与定位。此外,对现有师资力量要加强培训和锻炼,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挂职锻炼的机会,让老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常学常新。
由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密切,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让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日常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灌输,促进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开展。
在上述调查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学生对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团体活动较为青睐(附表4)。实践证明,参与式的主动式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效果更加凸显。课堂不用局限于老师一个人讲,也可以邀请成功校友回课堂上一节关于大学、关于青春的实践课,分享他们的生涯经验;邀请成功读研的同学给学弟学妹们讲述求学生活,帮助在校大学生提早做好学历提升规划;请用人单位给学生们讲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招人用人条件,帮助学生把握准职业方向等。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开展分组讨论,把学生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抛出来,激发起学生的讨论、思考的热情。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有人扮演老板、有人扮演经理、有人扮演普通职工,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体验不同身份的内心世界。团体辅导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涯教育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的能力。还有案例分析、情境模拟,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形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需要教师提前策划,做好把控,及时给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支持学生开展职业生涯类的社团活动,帮助他们积攒社会经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鼓励学生组建职业生涯协会,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比如组织模拟面试,邀请企业人士担任评委,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环境下磨砺自信和胆量。组织企业调研活动,利用寒假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到对口企业进行参观调研,了解企业运行规则、招人要求,认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方向,甚至可以形成学术成果,增进学术研究能力,为学历提升做准备。参加三下乡活动,到寻常百姓中,到社区、乡村中体验国情、民情、社情,培养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做奉献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好接触社会的渠道。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比赛,在实际历练中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处世能力等。同时,学校也要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只有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通过生产和科研的实践,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教育。但是也要知道,学生不是千人一面,相反,现在的95后甚至00后,敢于表达、个性十足。只有共性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还要开展个性化教育、一对一咨询。可以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中心,由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担任咨询老师,可以聘请企业家、知名校友、就业创业达人担任兼职咨询师,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服务,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找准人生目标、做好生涯规划。
此外,利用好网络进行个性化指导也是一种趋势。授课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联系老师,询问一些关于生活、专业、职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的普及让这种线上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也更具有隐私感,学生普遍都比较容易接受。无论是微信、微博、QQ等,只要运用得当,切实地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疑惑,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
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和方向是有区别的,设置合理的课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发校本课程、院本课程,甚至以专业为基准开发生涯课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商科学校,而所在的学院是工科学院——机电学院,作为工科生,他们的专业发展、生涯规划和文科生、商科生差别较大。因此,可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这些工科生的专业发展、生涯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说: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人生发展不仅是个人、家庭的事,更是党、国家、民族的事。让广大青年接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学教育,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从精神上、源头上把好学生的思想关、就业关、人生关。当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开展不只是任课老师的事,它牵涉面广泛,需要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资源,也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支持。
附表1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总体满意度相关因素分析
附表2 哪些问题对你造成困扰频率
附表3 期待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类别频率
附表4 认为该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频率
附表5 希望通过哪些形式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