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50002)李晓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WCT患者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5年6月~2018年6月;其中男63例,女37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3.2±3.2)岁;患者发生WCT时均有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记录,且均符合WCT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进行电生理检查;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并均分别在右心房及右心室进行程序刺激,诱发与入院时形态相同的WCT,对心内电图进行记录,同时对激动起源部位进行明确,以明确WCT诊断。对患者发生WCT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心电图均由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电专业主治医生进行观察、分析、测量,同时需确保每位患者被分析的心电图至少不低于1分,若有一份以上则需取描记质量最好者为分析对象。
按照Vereckei四步法对患者心电图进行VT与SVT鉴别。第一步:判定是否有方式分离现象发生,若有分离则诊断为VT,无分离则为SVT;第二步:对aVR导联情况进行观察,若QRS波呈R形或RS形则为VT,若未成R形或RS形则为SVT;第三步:观察QRS波是否符合束支传导阻滞或分支传导阻滞图形,若符合该图像,诊断为SVT,若不符合上述图形则诊断为VT;第四步,对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与终末激动速度(Vt)的比值进行测量(Vi/Vt),其中Vi=QRS波起始后移40ms处的电压绝对值;Vt=QRS波终点前移40ms处的电压绝对值;以比值不超过1为VT,以比值大于1为SVT。
将Vereckei四步法的分析结果与心电生理检查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100例WCT患者经心电生理证实室性心动过速(VT)72例、室上心动过速(SVT)28例;经Vereckei四步法分析显示VT65例,SVT35例;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0%(87/100)、86.0%(62/72)、89.2%(25/28);见附表。
以往临床上通常将Brugada四步法作为WCT常用的心电图鉴别方式,但该方式的第四步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操作复杂[1]。故而,临床上仍需探究更加合适、有效的鉴别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Vereckei提出了以aVR导联为基础的新四步法,该诊断方式的主要电生理机制是:aVR导联心电图轴所在部位为额面右上方,正常心室除极方向为自左上到右下,通常情况下aVR导联呈明显负向波;而若出现VT现象,则其心室激动顺序则会发生明显变化,开始以心室中某一点为起始向其他部位扩展,心电图上可见起始部位慢传导现象;且该鉴别方式还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故而更易被医患人员接受[2]。
附表 Vereckei四步法对WCT的鉴别诊断
此外,为更好地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在采用方式进行WCT鉴别时还需加强对下述几点的注意:①进行第一步时,需注意部分患者窦性心律时aVR往往会呈现QR型,发生SVT时,Q波与前一T波极易重叠,从而极易被误诊为R型。因此,需尽可能的与额面平均轴进行结合,以尽可能减少误诊现象发生。②Vi/Vt≤1作为诊断VT的标准,其敏感度及特异度虽然更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快速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而难以分清起点与终点;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显示Vereckei四步法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0%、86.0%、89.2%;提示Vereckei四步法对WCT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较为理想,应用价值限性,但该鉴别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难以达到完全准确的效果,因此,在采用Vereckei四步法对WCT进行鉴别时,还需与临床病史等进行严密结合,以尽可能地提高鉴别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