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
摘 要 学习活动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放手学生自主探究;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指导学生有效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这几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关键词 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8-0196-01
所谓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凭借学生的自学能力。鉴于学生的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激發学生自学的兴趣,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形成的,可以培养的,也可以转化的。要想提高数学成绩,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会提问学生,为什么车轮会做成圆形?为什么不能把它做成长方形、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穿插一些实际的真实的内容,常常会改变数学给人的枯燥、乏味、抽象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互相讨论,利用割补法等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不是直接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能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想要的结果,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而没有指导他们自学的方法,效果可想而知。一般学生在自学时也就是将内容通读一遍,走马观花,勾勾画画任务就完成了。与其这样马虎,不如将自学挪到课堂,老师利用上课时间带着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看例题,跟学生说重点,告诉学生哪里该动手操作,应该标记哪些符号,重点内容标记星号,不懂的内容标记问号。在自学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反复强化,反复操作,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适时的出示一些含有启发性的语言提示。例如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是这样布置任务的:1.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方法。2.复习乘法、加法运算律。3.预习课本例题。先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先动脑思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时再去请教别人。学生对之前学习的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带着这些问题会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合作,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思广益、扬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我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小组来讨论探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汇报自学结果,同时提出难题互相讨论解决。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同时,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此问题,这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的,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有许多,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的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真正起的是引路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做到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吕淑湘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各种训练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光彩夺目的生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