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
摘 要 文章首先概述了问题教学法,然后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遵循递进式原则,创建问题情境;故事化处理,增强问题趣味性;设计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79-01
问题教学法是初中数学课堂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凭借灵活新颖、趣味性强等优势备受广大初中生和教师的喜爱。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即利用各种问题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这对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提升及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及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满足初中生数学学习需求与贴近初中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本质就是提高初中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初中生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及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问题教学法首先需要问题明确提出
表述清楚,不会给人带来理解上的分歧,这是好问题的一个特点。一般來说,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去表述更加精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理解,并且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时,首先考虑到所创设的数学问题是否有必要,是否有价值。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尤其是新近学习的知识点。所以这样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而且有一定的必要性。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掌握得更加透彻。在看到准确的问题表述时,学生可以联想到一定的知识点,然后遵循着知识点所提示的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在初中数学中有很多的问题,看似毫无联系,其实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在问题表述中可以把一些已知条件明确地表述出来,同时也把一些隐藏条件以巧妙的方式告诉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挖掘这些隐藏的条件。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也很难发现这些线索。因此,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中,明确问题表述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并且实现的方面。
(二)遵循递进式原则,创建问题情境
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遵循递进式原则,创建问题情境。这种问题设计模式,也称为螺旋式教学模式,联系旧知识,不断引入新问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故事化处理,增强问题趣味性
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如果问题十分抽象和枯燥,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课程预期教学目标自然也得不到实现。如在初中数学“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设计成形象故事。
(四)设计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是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就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科学设计实践问题。同时,这些实践问题因为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主动性,由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模式,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在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标杆、卷尺、镜子等相应的工具,鼓励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与合作,将操场上的旗杆高度测量出来。这样的实践问题,看似难度很大,但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纷纷解决了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活动,学生感受到问题探究和解决的乐趣,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对提高初中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初中生怀疑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实现初中生从被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到主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转变,提高了初中生对数学思考探究活动的参与性。
参考文献:
[1]李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电子版),20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