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玮玮
【摘 要】 小学生是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阶段,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刚刚开眼就看到的是美的世界,感受到的是美的生活,为以后用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用美的心灵去创造美做好准备,就是品德与社会老师们应该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 教学导入;审美化;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美的东西不但让人的注意力集中,而且更能够让人的心灵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出美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美的课堂导入中进入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的道德水平从美的课堂导入开始就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一、倾听美的音乐,奠定美的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让学生“感动”,接受高尚道德的洗礼,必须首先拨动起学生的情感之弦,而最能拨动人们情感之弦的非音乐、歌曲莫属。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歌曲,这样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奠定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让歌曲美妙的旋律,美好的内容叩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因为我们知道,一切良好的品德、热爱生活的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都源于学生的心灵。在《让我们来寻根》一课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板书“龙的传人”四个字,然后利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并且引导学生们一起唱,调动起学生内心澎湃地爱国激情。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长江、黄河是中国的象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特征。然后转变话题,中国人不仅生活在中国大地,在世界各国都有像我们这样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虽身在国外,但是他们想念祖国、想念家乡,由此引出“寻根”这节课的主题。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把“祖国”作为审美对象,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歌曲《龙的传人》恰恰就能够引导着学生认识“祖国”,认识“中国人”,牢记我是“中国人”。
二、创设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存在
对于孩子来說,一切高尚的、美好的、善良的东西都不是抽象的、深奥的,都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感受到的,而情境教学法生动具体的场景正好符合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认知。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如果教师就能够把这种鲜活的、美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就会在这种美的感染下,产生美的、愉快积极的情感,而“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在《春节和圣诞》的教学中,这是一节六年级的课程,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都会有自己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把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积累快速激活,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活动,就是教师设计教学导入的初衷。上课,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交叉展示春节和圣诞的场景、画面。这个展示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设计的立美、创美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上的美很快就会感染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节日文化内涵美的学习之中。
美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东西,教学中,无论是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社会生活,教师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鲜明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孩子们就能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的存在,而在美的情感体验下进入课堂学习,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三、讲述美的故事,接受美的熏陶
听故事、讲故事是人们童年不可缺少的东西,而利用故事导入课堂也是教师们,尤其是小学教师们导入课堂经常采用的方法。故事导入,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老师讲故事,二是学生讲故事,但是无论是那种方法,故事都必须是具有审美特征的故事,都必须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只有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内心体验,故事中美的东西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受到美的熏陶。在《战争何时了》一课的教学中,战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非常的遥远。怎么让这遥远的,孩子们没有任何生活积累的战争,触动他们的心灵呢,讲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上课开始,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关于这节课堂内容的讲述,而是直接进入讲故事环节,给学生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关于战争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是只有小萝卜头这个从8个月入狱到8岁牺牲的孩子的故事最能够触动孩子们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故事铺垫,那么接下来对孩子们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就显得非常的具体而真实了。
《小萝卜头》的故事是一种悲剧之美,而悲剧之美往往比喜剧之美更能够震撼人的心灵。这节课,教师就利用了悲剧之美的这个特性,吸引学生,启示学生,让学生珍惜生活,热爱和平。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教师的教学过程越重视课堂形式和内容的审美价值,学生越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课堂的教学效果越好。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从课堂的开始,教师就应该用美的形式、美的内容,引导学生,把学生的审美活动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美中向善,让教育在美中育人。
【参考文献】
[1]李利.例谈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4(06).
[2]刘秀君.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
[3]杨晓雅.走向开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新课程(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