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摘 要】 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是新课改政策所提出的“生本课堂”背景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方法的运用,有效地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的固有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保证了学生整体素质地有效提升。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为依托对象进行了以下阐述,希望能够对当今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生物;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以小组的合作为基本前提,利用教学过程中因动态因素产生的互动而进行的学习。小组一般由2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他们可以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进行配合与交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下,笔者对于小组合作的运用,分别从学生一方和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一方进行综合考量,分三个方面,对其应用的形式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做如下详细地总结与归纳。
一、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地发挥,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其中产生良好地互动和交流,只有以此为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凸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效率亦能得到保障。针对此,我们可以借创设问题的形式来作为突破点。即,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所教知识内容,通过巧妙的转化,进而将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此,学习小组便可以在问题的诱导下,自然而然的展开相互之间的探究与分析,推动合作学习价值的实现。例如:我们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教学为例。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当中,笔者首先以问题“事物中有什么?”为先导向学生们进行了提问。同时,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们展示了提前准备好的几种盒装与袋装的食物外包装,并指导学习小组根据包装背后的食物成分表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并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假设解答。过程中,学习小组在这两个环节的引导下,开展了深入的探究交流。有的学生根据日常经验,有的学生则结合食物包装的成分对照表,纷纷进行了自主的思考与判断,并在此前提下,针对教材内容展开了深入的探究。如此,极大地促进了小组合作价值的发挥,确保了生本课堂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知识竞赛,提高小组合作参与
知识竞赛,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另一重要途径。它所针对的是学生这一主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普遍具有较强的争强好胜心理,故而,通过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更为自主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并为教学质量提供双重的保障。例如:我们以《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为例。笔者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复习,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学习小组进行了引导。首先,是对竞赛赛制的设定。如: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竞争的氛围,笔者将比赛形式定为小组之间相互出题的模式。如此一来,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便得到了极大地激发。之后,便是出题的环节。譬如,一方学习小组出题目为:“蚯蚓是常见的动物,可为什么有人说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呢?”在出題的过程中,学习小组首先要明确相关的答案和思路,如,蚯蚓吃的是什么?分解者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如此,才能判断对方小组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彼方小组也会因此在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诸如此类,竞赛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并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三、任务实践,巩固小组合作应用
任务实践的开展,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充分的利用。所谓任务实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之余,根据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方向,进而为学生们布置的具有实践性的操作任务。众所周知,实践操作是一项对知识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活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便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集思广益,相互配合进行探讨,完成任务。如此,便可以在体验知识建模的过程中,为自主学习的效率提供保障。例如:我们以《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本节的教学中提出了设计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计划,并尝试提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达到宣传效果。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对有关食物营养成分信息的交流与总结,又根据本地区的生活水平、青少年身体成长对哪类营养物质需求较大等问题,对事物的择取进行了筛选。譬如,应以糖类、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等为主导。这些信息的探讨与获取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生本课堂地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的质量得到了有力地推动。
总之,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以及在课堂中可供切入的角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将学生和学科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并在过程中进行适时地调整与大胆地优化,如此,才能保障小组合作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孙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
[2]马晓玲.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