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一年级新生学校社会适应性探究

2019-10-23 14:26雷丽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

雷丽君

【摘   要】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然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者在学习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幼儿园教育多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教育主要以静态的知识传授为主。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水平,对于孩子快速融入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幼儿;幼小衔接;社会适应性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主要内容是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进行良好地过渡,帮助儿童在心理上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一、幼小衔接阶段进行儿童社会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1.幼小衔接阶段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客观因素

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心理上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无论在作息时间上,还是人际交往、教学形式上,小学都与幼儿园有着巨大的不同。首先,儿童所要面临的就是入学后各种人际关系的断层,需要不断探索自我在新集体中的位置。其次,小学学习过程中的规则较多,小学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规范要求更加严格,上课形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探索、游戏和发现学习有着天壤之别,这都要求儿童更快地融入集体,适应集体规则。最后,小学阶段学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家长会因此缩短儿童游戏、玩耍时长。儿童在幼儿园时期的自由、活泼的学习方式被小学的分科教学、家庭作业所代替。

2.儿童社会性教育对于儿童顺利适应小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在进入小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性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无法遵守小学的各项规则,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等等。做好儿童社会适应性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解决幼小衔接阶段社会性适应方面的困难,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儿童对进入小学的憧憬和愿望,而且更加有利于儿童更长远地发展,从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二、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大班幼儿已经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性,能够自觉地从社会意义上模仿成人评价道德行为的好坏,并且对自我的评价出现了向内心转化的倾向。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能够自觉地坚持完成某项简单的任务。但是,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幼儿,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体概念,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关系。面对小学的任务要求,多数幼儿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对任务的责任意识、儿童对规则的执行意识、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四个方面。

三、全方位多领域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1.幼儿园教育领域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中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大班,幼儿园需要注重强化孩子准时入园的意识,可以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意识的安排孩子整理玩具,整理柜子,帮助老师整理桌椅、收拾玩具等等;也可专门安排一些小小的比赛,比如:叠衣服、整理自己的书包、摆桌椅等等,来提高幼儿对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憧憬和积极性。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如厕自理等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的学习对儿童完成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能够将家庭作业带回家完成,并在第二天主动上交老师。所以,进入大班的孩子,老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的让幼儿帮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去隔壁班借东西,帮助老师把指定的东西送给指定的人,能够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回家告诉父母并完成等等。家园共育这方面,需要父母能够主动安排一部分的家务事让孩子独立完成,比如自己决定第二天上学要穿的衣服,并且整理准备好,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架等等。

3.创设有利的沟通环境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能力是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幼儿能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我的想法,协调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同时,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性内容。大班幼儿进入小学所面对的是全新的同学和老师,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沟通交流,被新的朋友接纳,将更加有助于快速融入新的集体,有利于幼儿适应新的小学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应该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为其营造更加宽松友好的交往环境,并适时地指导必要的交往技巧,比如与其他小朋友见面要面带微笑打招呼,对待弟弟妹妹要礼让,面对哥哥姐姐要礼貌等等,掌握基本的与他人沟通的礼仪规范、文明礼貌。家长在这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需要幫助孩子创设更多的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多与他人接触,让孩子真正喜欢上与他人沟通交往,并且善于交往。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入学以后写字、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入学后的学业成绩与幼儿的动手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有很大的相关性。学业成绩所获得的成就感,也将更进一步地促进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幼儿的手指、手腕的肌肉控制能力。可以多多的让孩子动手,搭乐高、拍皮球、画画、做手工、穿衣扣扣子等等,不断的提高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准性和协调能力,为进入小学写字做好准备。同时,大动作的发展也不可松懈,运动能力较好的幼儿进入小学后身体适应能力更强,有利于快速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要更加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锻炼幼儿跑、跳、投、抛、平衡能力等等。运动能力强,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幼儿积极的面对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蔡菌.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看幼小衔接 [J]学前课程研究.2007年第4期

[2]韩文静,谢俊霞.小学入学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年第30期

【备注:本研究项目属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心理健康视角的幼小衔接系列措施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36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