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的泛泛提问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只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让学生投入到设疑、解疑、再设疑的历程中,实现问题升华。教师要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作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呢?
一、突显技巧,突显高效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犯的错误是低效性提问,即随意提问,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问技巧,避免低效乃至无效提问。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除法》一课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提问上却犯了错误。他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发现什么?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小朋友和轮船的数量,为下一步教学铺垫。但是学生并没有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而是说看到河里有多少鱼、岸边有多少柳树等。这样的作答显然违背了教师设置问题的初衷,也让情境创设显得尴尬。这种没有针对性的提问只会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观察,指导学生从小朋友和轮船的数量关系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在这个失败的案例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明确回答方向,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作答。
二、基于关键,突显针对性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不均衡,常常在一些新旧知识连接处卡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对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意义,巧妙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习连贯前后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以提问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其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作比对,查找异同点。还可以针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是否可以通过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进行提问,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的相似处,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整数》一课时,可以设问让学生区别整数乘整数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认为小数乘整数需标小数点,而整数相乘不需要小数点。这样的对比提问,能够指导学生区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异同,从而准确掌握该知识点,对进一步学习大有裨益。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教学关键设计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才能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地提升。
三、关注发展,突显层次性
巧妙提问的另一个要求是要有层次的提问,这不仅是将知识迁移到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未知数学领域的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从不同角度深入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可以按照如下问题进行提问,层层递进。(1)大家回忆下圆的周长展开后呈现什么模样? (2)我们平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测量圆周长?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大家有沒有从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找出什么规律?这三个问题设置得很巧妙,而且难度是递进的。第一个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也较容易,学生稍微思考后就能想象到圆周长展开后就是直线。第二个问题在之前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滚动法或者是绳测法进行测量,对比这些方式的短板,让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最后一问的是本节教学内容,设问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以生为本,突显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准确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让学生在正确回答问题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时,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提问,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多位数,自己能马上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如果不能被3整除,还能说出余数多少。这时,学生会充满狐疑,教师要顺势刺激一下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有学生踊跃提问,想要难倒教师。但是这个题目其实是有技巧的,教师肯定会回答正确。在尝试过几道题目后,教师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教师计算正确的原因,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教师不要马上公布答案,而是继续让学生探索。由于学生受到之前学习内容的干扰,思维只停留在围绕个位数想办法上,教师要适时点拨,要求学生换个角度想问题,是不是个位上的数都要考虑?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很快就会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字特点,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故设悬念,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良好的提问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助推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的备课和课堂设计时,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方向和内容,合理引导学生破解谜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