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清
【内容摘要】 在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笔者结合自身优势、小学生年龄特点、执教学科特点,自主开发《论语》微课程。本文从开发论语微课程的意义、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论语 拓展课程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段)”。《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所论述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治国之道,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人日常文化、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吮吸到鲜活、丰富的人生营养。可以这样说,《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这其中的教育意义囊括个人修养、为人处事、学习方法、哲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对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小学生来说都有启示作用,能够舒展我们本来已具备的人性的光辉。因此笔者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经典《论语》微课程的教学。
一、为“修身做人”而开:经典《论语》微课程的架构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记忆力强,再加上通过几年的语文学习,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示范和口耳相授,吟诵《论语》,学习《论语》,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特别是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古文字的了解产生积极的作用。学习《论语》还能帮助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礼仪文化,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学习《论语》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与学习品格,还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论语》共20篇,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尧曰二十,每篇又有十几到二十几的章节,每个章节的字数长短不一,最短的章节寥寥几个字,如子曰:有教无类;最长的章节多达两三百个字。学校课程中每周安排7节语文课,怎么在有限的语文课程中挤出时间安排经典《论语》微课程呢?怎么既能保障学生学好统编教材,又能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论语的学习呢?
首先,笔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笔者2015年主动自费要求加入瑞安市和气来读书会会员,近两年积极参加读书会的活动,每周三、周五晚上挤出时间去上课,用心阅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朱熹的《四书集注》、《马一浮卷》等著作,吟诵《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并积极主动参加读书会的重要活动,修身养性,舒展并充实生命。
其次笔者经过筛选、考证,最终确定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邓启铜主编的《学庸论语》作为使用教材,该教材字体清晰,上面著有拼音,以便学生读正确字音,文后配有关键词语及难理解词语的注释,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再次,笔者对语文现行教材进行钻研,精讲精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每节课课前8分钟进行《论语》微课程的学习,后32分钟教学统编教材的内容。
最后,笔者对论语二十篇进行深入解读,节选适合现代教育观,适合学生理解接受水平的相关章节,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经典微课程的教学。
二、多样化推进:经典《论语》微课程的实施
1. 熟读吟诵,感受声音之美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语录体为主,论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虚字。虚字的作用是什么呢?“助辞气之不足”。这就是说,《论语》的主编意欲读者体会到更多的“辞气”。他希望读者除了知道孔子说了什么话以外,还能知道孔子说话时的口气、神态甚至表情、动作,总之就是语气神情。为此他们打破常规,大量使用虚字甚至发明新的虚字用法。他们达到了目的,《论语》中的孔子和其他人,的确是经常语气神情活灵活现。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近年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推广吟诵,出版了大量有关“经典吟诵”的教材,吟诵教学理念正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近年来全国吟诵教育推广的实践,不但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及教研员的热忱欢迎,而且还获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吟诵《论语》能够尽可能地再现孔子说话的语气神情,能让学生在吟诵中玩味,涵养性情,还能将乐教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吟诵之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
《论語》吟诵的基本规则是虚字重读。重中之重则长读。实字的基本原则是平读,重要的则重读,重中之重则长读。当然,在文章中,一切还都要看情况而变化,以上只是基本原则。入声字一律短读。北京师范大学徐健顺教授总结古文的读法也就是吟诵规则是:字分实、虚、入,音分短、重、长。
在实施《论语》微课程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论语篇章,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符号标出本篇章中的虚字和短读的入声字, 范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读的形式多样化,先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习吟诵。如: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注:^号前的字,入声字短读;~前的字强调或语气长读。
如此这般实字轻重音的配合,人物口气毕现,一篇古文读起来,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就像打一套拳一样,辗转腾挪,忽快忽慢,变化万端,最后一收,气定神闲。这才是中国文化中的古文。
2. 训诂义理,体悟思想之精髓
《论语》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文言文,里面有大量的虚字——之乎者也而,并且有很多的实字古今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困难,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读经典,一定要解惑。 不解惑只是傻读经,不要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能以为只要读经的次数多了,就能理解古人的思考与思索 。如果只是熟读熟诵,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就无法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当取舍,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义理,帮助学生理解大意,只有理解得正确才能促进吟诵。吟诵得好也能促进理解。不理解而吟诵,那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吟诵而理解,那会“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扎实容易忘记。古人读书的时候,因声求义,因义发声,这是一直并存互生的两个方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1) 教师出示4.22章,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恥躬之不^逮也
注:^入声字短读;*关键字重读;~强调或语气长读。
(2) 师生共同吟诵之后,请学生并提出不懂的字词,学生对“躬”逮,讷“等字意思不懂
(3) 教师出示“躬,逮”几个古文字,让学生猜猜是哪个字
(4)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看懂逮,躬的说文解字
(5) 师生共同小结,进行训诂:躬的本义是身体,身体发出去的是行为,逮的本义是抓到,引申为及,赶上。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6) 适当阐明义理:本章讲的是言行关系。所谓言之不出,不是不出,是不轻易出言,不出妄言,就担心行动赶不上。强调要慎言,不狂言不妄言,这也就是话说的漂亮,不如干的漂亮。由此可见,相比于言,孔子更看重行。
(7) 前后联系相关章节:其实有关孔子对言行的看法章节还有好几处,我们来看这一章: 子曰^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讷:言字旁,表示说话,内,表示内敛,难说出口,讷的意思就是说话迟钝,不善言谈;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君子的言语要郑重谨慎到木讷迟钝的地步,但行动要勤奋敏捷。”“言多必失,动则得咎”,不如三缄其口,熟思而行。
3. 还原引申历史故事,以史证经
孔子在与人作答或与弟子讨论为人处世的道理时,经常会以各种人物为例子,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论语》中涉及各类人物多达150多人,有上古帝王,封建诸侯、世卿贵族、贤臣良相、名流逸仕以及孔门弟子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不但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不断促进对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兴趣,让学生博古通今,开拓历史视野。
比如学习18.1章(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讲讲商纣统治时期微子多次劝谏商纣王无效后,后来因惧怕杀身之祸离开过度朝歌。箕子被发佯狂为奴的故事。比干坚持直言强谏,惹怒商纣杀死比干,刳刮其心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孔子均评价他们为仁人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国君暴虐,百姓痛苦,社稷危亡的情况下,为国家社稷的安定而不惜个人的地位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是一致的。
4. 自验自证,在生活中践行
《论语》里的经典名句,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结晶,学习《论语》不光要理解所包含的义理(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这些句子对我们自己的启发。如果不把它们真正和自己的内心链接,即使背诵了,也会很快忘记。在学习《论语》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章,对你内心有所触动的是什么,并把它提炼表达出来。还要进一步思考:我做得怎么样?今后我该怎么做。这样学习之后,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就真正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并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相关联。不再是高高在上,只是有口无心背诵的经典。
5. 创设吟诵氛围,温故而知新
《论语》是文言文,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母语了,是祖语,血缘关系还在。所以要熟读成诵,拼命的读,读个几百遍,滚瓜烂熟,那么这个母语语感就会慢慢的建立起来。几百遍不是一天两天就达到的数字,而是每天安排时间去读,读个一年就可以读个100遍。 为了创设浓厚的吟诵氛围,促进学生的吟诵积极性,笔者一方面利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放声吟诵论语,学生开火车领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室里书声琅琅,洋洋乎盈耳哉;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平台,在班级微信群里推广论语吟诵,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在群里发布,教师发送诵读和吟诵两种方式的语音或录音,带领学生温故知新。周五复习本周章节内容。周六和周日有计划地吟诵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三、做经典达人:经典《论语》微课程的评价
《指导意见》提出,拓展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视学段和课程的不同,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种方法,教师可通过学习表现、学习情况记录、作业分析以及其他学习过程的证明、记录等,对学生的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经典《论语》微课程的评价采用口头吟诵、才艺展示、知識竞答等方法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让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1. 吟诵之星,激发动力
根据学生课堂参与、课堂纪律及课余的吟诵情况,每月评选一名“吟诵之星”让该生家长使用手机在家选择录制吟诵视频或音频,并附上学生生活照及个人简介,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通过吟诵之星的评选,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动力,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吟诵,有效增强课余时间学习吟诵氛围,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吟诵成为自主的行为。
2. 经典考级,助力评价
学期结束,组织学生自评,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吟诵记录本,抽查吟诵内容,给对方评相应星级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吟诵情况评出相应等级
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家长评进行综合评定,填写星级进行经典吟诵《论语》考级,颁发考级证书以资鼓励。
3. 多彩活动,展示才艺
班级定期举行与经典《论语》吟诵相关的活动,如举行班级吟诵比赛,论语知识竞答,课本剧表演,制作经典书签,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才艺展示表现机会,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参与经典吟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钱穆.论语新解[M].九州出版社,2011.
[2] 钟发全.课程力成就卓越教师[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 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