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坚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拓展课堂内容,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巧妙利用教材和辅助材料,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课程;个性培养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强化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像树枝一样发散式生长,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裨益。
一、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策略之一 ——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1.习题的妙用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对习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优质的数学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例如,教材中的习题:有一块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它的容积是多少?数学教师可以对这个无盖的盒子进行探究和再创造。创设一个研究课题:“怎样能使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容积最大?”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将习题的进行巧妙改编,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顺势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2.深度挖掘教材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清醒,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数学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教材中隐藏着好多空洞留白,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将其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探寻其中的奥秘,找到教材中的“新大陆”。
例如,在教完“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之后,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方格图上的数学”,在数对的思维模式指导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区分,有效地拓展学习空间,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妙用学生的灵感
学生活泼的天性,活跃的思维,往往使他们提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观点。数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师应当抓住来自学生有用的信息,智慧地再创造,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让学生利用一个边长为15厘米,宽为9厘米长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长方形铁皮竖着切成三份,再进行焊接,便成为一个边长为27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也可以围成圆柱体。这样,不仅开发了自己的智能,也启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课堂上一闪即过的数学灵感,数学教师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及时发现。
4.善用辅助材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给学生开发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更上一层楼。比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课例《有趣的骰子》《硬币的转动圈数》等,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境界“寓教于乐”。
二、拓展性課程开发策略之二——开展数学活动,注重个性培养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研究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中进行筛选,将问题进行转化,提炼成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参与到活动当中。
例如,在教学《你寄过贺卡吗》后,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提出《意义非凡的草稿纸研究》;教学完《数学编码》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编码在邮政编码中的应用研究》等,有效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
生活是数学的取材宝库,生活中处处弥散着数学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妈妈手机运营商及套餐的选取和优化》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挖掘数学信息,真正做到“取之生活、用之于生活”。
学校领导以及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各年级和各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尽情畅游,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境界。
比如,可以在校园中开展数学节活动。专题讲座、名题欣赏的开展,可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丰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知数学、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当竭尽全力,认真拜读新版教材,挖掘其中的“宝藏”,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加仓.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2]郑美宏.基于地域文化优势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以石梁小学“梁精灵”课程开发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