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白莲
关键词: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索
留守儿童指的是,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但是第二类人群在当前的社会中居多数,所以要针对这类儿童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其家庭教育方面。
一、建立校园督导机制,引起家长重视
首先,在对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并且建立沟通,让家长知道在自己背井離乡务工期间,孩子在学校是一个什么状态。因此,教师要想出一个办法,把家长聚集起来,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讨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满足学生内心对家的需求和对父母关怀的渴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人特征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如本校的学生蒙艳溪,这名学生经常表现的容易猜忌他人,所以她身边的朋友非常少,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艰难。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在平时下班或者节假日休息的时候把孩子接过去或者回农村一趟看看孩子,而且要加强日常的电话沟通,多问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内心。还有本校的学生陈芳婷,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而且性格要强,处处都争强好胜,但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看到她郁郁寡欢,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表现非常优秀,成绩非常好,学习方面不用担心,但是在心理建设方面,希望家长能多做一些事情,让学生的内心感受到温暖和阳关,不再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对外人开放。这样会给学生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创伤,长久下去会让学生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效的建立起校园督导机制,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家长的注意与关心,从而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是第一位的,在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对孩子的关怀。
二、深化家长教育认识,关注学生内心
其次是教师要深化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家庭教育的认识能力,让学生家长知道,关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父母赋予孩子的关怀和保护,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实现孩子的健全人格发展,为将来的成长铺设道路。例如:本校学生黄志道和黄慧娇,这两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每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两位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影不离,做任何事情都同去同归,但是和班级其他学生的关系非常不友好。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在给学生家长反映过问题之后,学生家长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了沟通,经过后期教师的了解,得知学生的内心对其他同学有一种恐惧感和不安感,认为其他同学对他们两个怀有恶意。在后期,经过教师和家长的长期引导,两位学生的性格得到了大大的转变和改善,而且也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接触、玩耍。因此,教师在深化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的时候,要告诉家长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理解家长苦衷
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建立长期的沟通桥梁,让双方对学生的一切都可以了解。然后教师要让家长配合,双方一起对留守儿童的内心进行建设,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和家长达成一致,在日常的学习和家庭教育中,多以鼓励的口气去激励学生向好向上发展,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学习到内心都得到一个全面的依托和治愈。并且教师也要做学生的工作,告诉学生家长的不容易,家长在外务工是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生活,让学生上更好的学校,学更多的知识。如本校的学生黄嘉艳,在得知父母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后,告诉父母“您放心,我一定会懂事的,不给您添麻烦。”这种话从孩子的口中说出后,家长和教师都说,孩子长大了。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能逐渐对家长的一片苦心表示理解,并且会以积极的方式回报家长。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且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和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的深入探索其中的意义,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坚持下去,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