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娟
关键词:环评;地下水;环境质量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建筑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等多个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来看,伴随着地下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就越发突出。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国先后制定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正式将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上日程。并且,在2006版《技术导则》中,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进行了相关要求,指出要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环境特点,对应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案。由于《技术导则》的发布,使规划环评地下水有了一定的参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下水环评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部分环评单位在对《技术指导》的实施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阅读,结合地下水环评的发展现状,加以分析研究,简单阐述了以下观点,以供各位学者参考。
一、地下水环评发展现状分析
1.部分环评单位工作缺乏专业性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调查时,相关人员需要搜集关于国土、水利、建设、天气、环保等诸多方面的材料,以大量基础材料作为支撑依据,再与现场调查报告相结合,准确的查明地下水环境情况,才能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环评单位因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透彻,在含水层布设监测点时,可能会出现重复布设,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部分建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情况,与《技术导则》中所规定的细则存在偏差。例如,在房地产和地下人防工程中,建设、运行过程中只会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并不会引发环境水文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部分环评单位在缺少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会出现将自身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委托给其他部门。在双方均不专业的情况下,地下水环评工作将会出现极大纰漏,对我国水污染治理和工程建设方面均造成不良影响。
2.地下水环评措施设计可操作性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的调查,更是通过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数据,对污染物迁移方向,扩展范圍,扩散时间以及对地下水保护的目标进行预测。但是,这种预测作用并不被每一个工作人员所理解和采纳,从而忽视调查数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在进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和监控措施制定时,不结合当下地下水环境情况,盲目的对其方案进行制定,导致了该方案在水污染治理和监控阶段效果不明显,可操作性弱,间接的加深了地下水环境污染情况。
二、加强地下水环评的建议
1.加强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规范性
加强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规范性,首先就要对其参照条件加以规范。目前,《技术导则》的发布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要求,利用对现有水井,泉眼等地下水点的监测反馈回来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人员搜集的基础材料,制定出正确环境治理方案。
2.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可行性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将其保护措施的重点放在污染预防上。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将地下水污染源特征与所在场地特征相结合,对其进行深化研究,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控差异化管理,建立地下水污染事件紧急处理方案,完善地下水资源环境监管制度。
综上所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控制水污染最为有效的手段。因地下水污染治理困难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地下水环评在治理水污染上,对于国家水资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未来生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