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19-10-21 16:54田泽君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质疑朗读习作

田泽君

摘 要:想象对促进人类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曾有说法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旧的教学方式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没有新鲜活力。

关键词:想象;朗读;质疑;习作

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鲜明地提出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吹入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文朗读中展开想象

一直以来,课堂朗读都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录音我们无可挑剔,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教师范读也往往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只让学生听,那是被动地接受,学生预习了吗?有没有去探究课文内容,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有经过学生地自主探究就听录音或范读,那么学生省去了很多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在学生自主疏通字词后,放声朗读课文,充分熟悉内容了之后,就能闭上眼睛想象作者笔下的春天美景了。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这种真切感受,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展开想象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由此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空间,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即使学生说出不同答案,也会被老师立即否定。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想象的翅膀便被无情地折断。我觉得应该允许多种观点碰撞、争论和比较,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从教学目标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充分信赖的人,要允许他们“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讨论后一个问题时,还在想着前一个问题,允许他们搞“三重唱、四重唱”,允许他们在“突发奇想”时“脱口而出”,来一句:“我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逐步占据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第四册中话剧《日出》中李石清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但立即就有同学反驳,认为他过于卑鄙,没有同情心;还有说他那欺下媚上的丑态让人不齿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争论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能让学生认识到:在那种“奉有余而损不足”的社会里,下层百姓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这样的语文课堂,老师灌输的少了,学生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五彩缤纷的课堂也就出现了。

三 在习作时展开想象

想象除了在课堂上要展开,作文也是重要途径之一。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想象,提倡大胆地无拘无束的想象。赞可夫说:“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立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放飞想象,自由飞翔,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另外,要使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全面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知识是想象的基础;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能从这一角度去思考,也能从另一角度去思考,或者同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还要注意学生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的想象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越丰富,想象就越具体生动。再有,作文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有神”,所以作文必须积累材料。例如诗歌是想象最丰富的一种文体,以此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一些事物,当成诗歌意象展开联想,结果很多学生都能有感而发,同一事物可褒可贬。例如学生写风筝,有的说放风筝是放飞希望,而有学生就说风筝无论飞多高都离不开人的牵引,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而坠落。那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实在让人欣然。当学到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时,要学生自己试着写,居然有不少精彩的文章,那些人格化了的动物们被学生或褒或贬,观点各异,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创新思想主导教育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果我们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将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浅见[J]. 史云虹.江西教育.2003(11).

[2] 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J]. 林杰,梁艳.学问.2003(12).

猜你喜欢
质疑朗读习作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