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立足普及、增强体质,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提高校园足球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普及+提升+竞技+精英”的发展模式。坚持育人为本,普及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的思路,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足球运动氛围日益浓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竞技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经验与做法
1.抓实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校园足球教学改革。规范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积极开展足球教学活动,提高校园足球教学质量,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足球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2节足球课,各高中在开设基础足球课的同时,积极开设足球选修教学课,各学校制订详细的足球教学计划、活动计划和课时安排,全市开课率达100%,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符合教学规律、足球运动规律的多样化足球教学模式,出台了《滨州市幼儿园开展娃娃趣味足球工作方案》,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娃娃足球兴趣。二是研发校园足球校本教材。所有学校全部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实现了课程、教材的全覆盖,各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校园足球”校本教材的研发,目前,已研发了100余套校园足球校本教材;各学校全部组建了足球队,9470个班有8000余个组建了班级队,114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个班都组建了男女足球队;19.40万学生长期参与足球活动,占学生总数的44.10%,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参与人数超过2/3,普通中小学参与人数超过1/3。三是提高体育教师足球教学水平。不断壮大校园足球教师队伍,采取定向招录、选聘任用、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配齐足球专业教师,创新用人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聘请法国、西班牙、塞尔维亚、意大利、韩国等专家教练员,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67支社会成人足球俱乐部(2000余名会员)与全市87所学校签订协议,展开结对帮扶,俱乐部教练员到校免费指导训练,到帮扶学校进行教学训练,有效补充了学校足球教练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2016年以来,全市先后培训足球教师、教练员2300余人次,选派100余名优秀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选派杨军、王鹏、贾明等教练员赴法国、英国学习足球强国的先进经验,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带出了一批懂业务、能带队的教练员。
2.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多样化、多层次足球竞赛活动。小学低年级开展以游戏为主要内容的趣味性足球竞赛活动,三年级以上组织开展班级、年级联赛以及校际邀请赛、对抗赛等竞赛交流活动。支持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足球联赛,以及经教育部门认可的各类社会组织(或企业)举办的公益性足球比赛和足球活动,校际间积极组织开展班级赛、年级赛、校级赛等各级别、各层次的足球竞赛活动以及单项技能技术比赛。二是不断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健全貫通高校、高中、初中、小学4个层级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机制,实现与国家、省校园足球竞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衔接;持续规范举办市级每年一届的“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不断提升组织、竞赛水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4届滨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2019年,参赛队伍达到264支,4106余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达760场,是该市启动校园足球联赛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联赛。三是开展校园足球交流合作活动。与深圳市罗湖区、河北省邯郸市签订了罗湖区—滨州市南北联动、邯郸市—滨州市北南联动合作框架协议书;与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学校、西班牙马贝拉足球学院、广州恒大足球学校、鲁能足球学校等传统名校合作,开展教学、训练、比赛活动,基本实现了每县(区)至少有1所特色学校与国内外著名俱乐部或知名足球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有5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与中国中学生锦标赛32支精英队伍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四是组织开展各类校园足球比赛活动。组队与人大附中、北京九中、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鲁能足球学校等学校的传统球队进行了友谊赛;先后组织举办了中韩(滨州—釜山)校园国际足球友谊赛、2017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男子组总决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组夏令营,连续3年举办了“追梦杯”中国滨州国际邀请赛,同时开展了笼式足球、趣味足球等比赛活动。
3.健全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实训基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运行和经费”的原则,积极组织优秀运动员参加学区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等5个层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目前,依托滨州实验学校、博兴实验中学建立了2所省级足球学校,依托滨州学院建立了滨州市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和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下一步,每个县区都将建立1所足球学校和1所足球训练营。二是打通校园足球人才输送渠道。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足球运动员升学招生办法,单计划跨学区招收各年龄段足球特长生。充分发挥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建立教育、体育和社会相互衔接的人才输送渠道,为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创造优质文化教育和高水平专项训练指导平台,拓宽校园足球运动员进入足球后备人才梯队、知名足球职业俱乐部或选派到国外足球职业俱乐部的通道,目前,已为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天津泰达等俱乐部输送30余名精英球员。三是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和转会制度。创建了滨州校园足球网站,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系统,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员定级和转会工作,建立校园足球人才梯队。四是积极探索校园足球俱乐部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激发校园足球发展活力,2017年,在滨州实验学校成立了全省首家民政局注册、具有独立法人的悦动校园足球俱乐部,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4.强化校园足球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把校园足球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滨州市关于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滨政办字〔2018〕24号),连续3年纳入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委主要负责人率团赴巴西、西班牙、德国等足球发达国家考察、交流,还多次带队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汇报对接校园足球工作,争取全方位支持。每届足球联赛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出席开、闭幕式,并到比赛现场观看指导赛事工作。二是强化场地建设。先后投资10亿元专项资金,把校园足球运动场地建设纳入市县(区)两级校园改造和建设统一规划,确保足球场地与器材实施满足教学、训练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校园足球建设标准,为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和國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全覆盖。三是强化文化建设。把发展校园足球运动与塑造滨州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提高文明素质,与推进山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市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相结合,开展校园足球文化节等活动,丰富滨州足球文化底蕴,在重点学校建立足球展览馆、体验馆、博物馆,营造滨州独特的足球文化环境。聘请前国足主帅、足坛名宿殷铁生担任滨州足协顾问,迟尚斌为青训顾问,聘请中国女足队长吴海燕、滨州籍中超球员李建滨担任滨州足球形象大使,滨州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四是强化资金保障。2018年开始,每年分别为每所国家、省级、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提供专项发展资金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市、县两级按照2:8的比例安排),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10%,其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5%,专项用于校园足球设施维护、设备配备、足球教练员培训、购买足球运动校方责任险、足球教学及校内比赛、足球教师配备等。为此,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区财政也配套5000余万元的足球专项经费。五是强化产业反哺。滨州市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打造足球新兴产业反哺校园足球发展,魏桥创业集团、金鹰科技、惠民绳网等企业大力支持校园足球发展,利用化工产业优势生产塑胶足球场产品也已破题,滨州市足球推广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成熟规范。六是强化风险防控。提高校园足球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和应急实施预案,加强校园足球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险的办法,建立了学生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解除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建立了校园足球工作督导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校园足球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二、主要发展成效
1.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2018年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工作集中调研活动中,滨州作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总结5年来改革试验区取得了8项成果,其中点名表扬滨州取得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完善校园足球宣传体系3项优秀成果。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普及+提升+竞技+精英”发展模式。
2.学生素质稳步提升
目前,滨州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14所,占学校总数的30.16%。滨州市教育局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山东省2处)。已为广州恒大、山东鲁能、天津泰达等俱乐部输送30余名球员。校园足球不仅吸引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了体魄、展示了活力,还明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学生们热爱校园、专注学业的劲头更足了。通过校园足球运动,足球队员们锻炼了能吃苦、有韧劲的毅力,拼搏精神、集体意识、互助思维得到了显著增强,为师生树立了标杆榜样。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3.4%。
3.竞赛成绩明显提高
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锦标赛中,滨州市开发区第二中学获得初中男子组第七名;2018年7月,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6个组别中,滨州有5支球队分别取得冠、亚、季军和第五、六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2018年10月,在山东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上,滨州派出全部6个年龄段、12支队伍参赛,8支队伍锁定四强,最终获得亚军2个,季军2个,第四名4个。2019年,获得全国青少年5人制联赛U13、U15男子组两个第四名。
4.社会及宣传氛围日趋浓厚
“足球共识”逐步形成,校园足球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立德树人、快乐踢球、健康成长”的小足球大教育理念更加认同,家校共育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家委会主动联系、出资,支持球队培训和比赛,这种模式正在被广泛复制。67支社会成人俱乐部结对帮扶87所重点学校,互惠共赢。
2017-2018年,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4次专题报道滨州校园足球工作。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分别、多次报道校园足球“滨州经验”,在全国引起反响。
5.相关产业开始带动
“足球+”理念推动足球推广与产业融合发展。在开展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的同时,依托纺织业、绳网业、化工业等基础较好的条件,以球促产,以产助球,体育产业得到发展壮大。滨州沾化国际足球小镇建设不断推进,2018年“世界杯嘉年华”活动吸引2万多人参加,引进投资6个亿;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成立山东向尚服饰文化有限公司开拓体育用品产业,成为山东女足主赞助商;惠民县“绳网之乡”开发足球绳网,被授予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称号,成功打入里约奥运会,又成为2022年第24届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赛事指定用品;金鹰科技研发校园专用足球,利用化工产业优势生产塑胶足球场已破题。
三、校园足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足球教师师资力量短缺,高水平教练员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问题,学校特色不明显,校园足球发展水平不均衡;三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大,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由市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滨州市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推进校园足球改革試验各项工作。成立滨州市校园足球协会,作为校园足球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协会成员由相关足球特色学校和足球俱乐部管理人员组成。滨州市校园足球协会负责校园足球推广、赛事组织、争取社会资源支持等工作。加强与先进地区和各级俱乐部足球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学生成长渠道。
2.扩大覆盖面向,普及再上水平
统筹各类资源,创新普及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基本条件。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学内容,时间上做好保证;进一步修订足球教材,使教材更加实用合理;多渠道招聘足球教练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练员的专业化水平。
3.完善竞赛制度,整体水平提升
总结我市校园足球联赛情况,在校园足球普及提升的基础上,学习先进地区校园足球联赛经验,采取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不断提升赛事质量,大力提升竞技水平。同时,通过各级媒体积极宣传报道校园足球开展情况,对精彩校园足球赛事进行直播,为校园足球的普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校园足球发展中去,大力建设高标准的校园足球场,组织高水平教练员培训,组织高水平的足球联赛等。建立校园足球专项基金,鼓励杯赛冠名。
5.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文化氛围
足球文化、足球氛围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侧重点,将制订滨州市校园足球示范学校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估标准及办法,定期对各县(区)、市直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对学生足球水平进行评价。努力打造校园足球重点学校,建立足球展览馆、体验馆、博物馆,开展绿茵行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使足球特色学校真正办出特色。
6.强化育人功能,发挥引领作用
以校园足球工作为引领,促进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让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每年都有大的提升。
滨州“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一直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这既是助力、压力,又是动力。下一步,滨州市将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完善的机制,扎实做好校园足球工作,努力提高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不断扩大滨州市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号召力,打造滨州城市发展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