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风险防控措施探讨

2019-10-21 13:24辛俊朋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1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保险公司措施

摘要: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部分保险公司或者个人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使得保险业风险累积,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本文通过对保险风险现状及原因分析,对保险公司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防控;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其稳健经营对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一、保险业风险现状及趋势

我国多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在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给保险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使保险业始终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保险业未发生过大的系统性风险。近年来,随着保险业“前端”的逐步放开,部分保险公司大量涉足高风险业务,导致保险业风险不断累积。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的保险公司采取不计成本、非理性的竞争方式,“价格战”“费用战”时有发生,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误导销售、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件屡见不鲜。凡此种种,对保险业整体声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有的保险公司也已存在償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保险市场潜在风险,对整个保险体系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利率环境复杂、资产配置难度加大的背景下,部分保险公司仍然采取激进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资产与负债严重错配,机构规模盲目扩张,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尤其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短期流动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市场空间进一步放大,但同时“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如果本身再不能扎紧内控的篱笆,则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偿付压力,最终损害的将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保险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保险业风险的产生有其客观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开始恢复,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现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稳步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保险业进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国有保险公司改革全面展开,新《保险法》修订实施,我国保险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外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从2001年末的40家公司发展到目前的近200家公司,而保险产品单一、趋同,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陈旧,专业人才匮乏、流动频繁,都使市场竞争态势日益激烈。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纷纷与保险业结合,保险公司面临着更为紧迫的生存压力,外部传递的风险也越来越频繁发生。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观因素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以“潜规则”对抗经营规矩

有的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采取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获得一时利益。而这种行为在保险业内得到广泛蔓延,形成“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对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起着巨大的破坏作用。同时,又以“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助长了违规行为。

(二)以“伪创新”破坏发展规律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保险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开始,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理念下,有的保险公司在经营思路上出现了偏差,热衷于打“擦边球”,偏离保险本源。比如打着行业创新的旗号开发销售一些“噱头型”的产品、动用各类资管产品以高杠杆运作方式耗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三)以“金融自由化”掩盖资金滥用

保险行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和资金流动性强的特点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关注,保险公司股东结构良莠不齐,打着金融自由化的旗号,挪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违规代持、超比例持股,把保险公司异化为融资平台;资管产品多层嵌套、底数不清,通过资金池把水搞混,掩盖非法利益输送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以“传统思维”忽视外部传递风险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风险开始显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资本市场的波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等,也加剧了行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些保险经营管理者仍以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致使风险发生时无法做到正确应对和处置。

三、保险公司风险防控策略与措施探讨

作为保险公司,要切实有能力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内控,加强自身建设。促规范、防风险,应着重做好“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个关键、四个基础”。

(一)牢固树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思路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维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公司的考核导向、激励手段,一般都会围绕这个决定性因素来开展,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各级经营管理者都应该把质量效益根植于心,一切战略、一切决策、一切具体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质量效益来开展。

(二)抓住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重点

做好保险业务的风险防范,一是产品的设计开发要符合保险本质,符合保险的保障补偿功能,摒弃投机取巧的想法。二是严格保险销售行为,实事求是、如实告知,严禁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三是严格承保审核。四是密切关注客户和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五是规范理赔程序、严格查勘要求。

做好投资业务的风险防范,一是坚持正确的投资渠道,对投资交易对手、委托理财平台的调查必须有且严格认真,不被高收益率的馅饼所迷惑。二是坚持对投资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追踪。三是坚持资产负债的匹配。做好资产负债匹配,既要考虑资产有充分的流动性来保证偿付能力充足,又要考虑账户资金不会产生过多滞留,而压缩了投资规模,影响到资金运用效益。

(三)牢控公司治理、精算管理、财务管理这三个关键

保险公司应切实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作用和职责,尤其是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应切实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中,发挥出桥梁纽带作用,尽到监督指导职责。科学设定职能部门,明确部门、岗位职责,既要有合理明确的职责边界,又不能出现断档与空白,条块分明又浑然一体。

精算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思路。在培育精算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建立精算管理回溯机制及外部评估机制应为不错的途径。一是坚持定期回溯,让事实说话。二是适时引入外部评估,借助第三方精算力量,对准备金数据进行评估验证,站在客观的角度反映实际情况。

财务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经营战略通过全面预算来体现、经营成果通过财务决算来反映、利润分配通过财务统筹来实现,财务管理几乎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好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一是保证达到真实、完整、准确、及时进行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好全面预算工具。三是做好与上下游业务单位的紧密联系,通过监督、反馈、协调,推动共同进步发展。

(四)夯实制度、流程、系统、人员这四个基础

制度体系应尽量系统、全面、细化、可操作,避免留“空子”,防止执行制度“打擦边球”。流程要具体、明确,每个环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信息系统是固化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提供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性工具,要做好设备的物理风险防范和网络风险防范,强化内网防火墙,加强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做好行为安全管理,加强异常行为预警等。人员是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活跃、最难以控制的要素,做好人员管理,首先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约束,但最终要上升到文化层次,把制度约束下的“不能违规”、严厉惩处下的“不敢违规”,升华到认同公司文化的“不想违规”上来,建立客观、公正、合理、透明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晋升机制,打造“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留住人心。

作者简介:

辛俊朋,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保险公司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小保险公司不靠谱?理赔难、易倒闭?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Lévy市场下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