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康
摘 要:在中小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中小学 白族文化 本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团结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内涵。[1]
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
云南省大理州是我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优良传统、白族本土文化厚重,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在中小学长期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增强民族政策和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无疑对大理州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近年来,大理州大理市各中小学紧密联系地方民族实际立足本土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等有机结合,广泛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以课堂教育和教材为载体,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小学每学期安排6课时进行民族大家庭教育。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育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抗日民族英雄周保中的故事,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除此之外乡土教材也是民族团结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系列地方课程读本另外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民族民文化传承意义。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中小学,白族歌舞进校园大课间活动成为学校的靓丽风景。
二、让民族团结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笔者认为在上好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外,还可以把它渗透在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学科教育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民族,课堂教学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每一名教师都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加强民族团结。
1.在語文课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语文的人文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理想学科。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本就是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继承和发展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就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时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民族知识的熏陶与渗透,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风民俗,比如,教学《神州谣》《我们的民族小学》时,可利用课文为纽带,给学生介绍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也可以借此讲解一下白族的服饰,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汉藏共同繁荣,《难忘的泼水节》傣族民风民俗,《草原》蒙古族民族民风;《和田的维吾尔》维吾尔族风俗习惯……总之,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资源,努力挖掘语文教材里的民族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的个体。
2.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一定意义上也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在该门课程中穿插了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这些内容为我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四年下册为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时,可以从白族历史文化说起,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教学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时,可以结合大理白族传统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的教育,是很好的白族本土的民族团结课程资源。再如教学第三课《浓浓乡土情》时,可以从白族建筑风格,民族饮食、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民间工艺等方面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当我们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当成一节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来上。[2]
3.在美术课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说到少数民族,浮现于眼前的是色彩明艳的民族服装,独具特色的民族村落,各种工艺品,民族图腾等。我们要善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把白族和服装,扎染的描画艺术,白族民居的图腾彩绘等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了解民族风土人情,文化内涵。比如,参观指导学生学习“扎染”技能;绘画时教学生描绘民居的建筑;组织民族服装节让白族学生身着白族服装大家相互了解欣赏。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加学生对民族特点的认识,感受少数民族工艺的独特魅力,也增进了对民族的了解。
4.在音乐课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歌舞绚丽多彩,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白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白族“大本曲”“霸王鞭”等都是音乐课的素材。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白族歌舞进校园”活动,许多学校早已实施的大课间就是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的民歌、音乐、舞蹈就是我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好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民族歌舞学习,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民族舞蹈中,音乐已成为民族的共同语言。善于挖掘本土民族音乐、舞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成潜移默化的促成民族团结教育。
三、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
白族地区中小学还经常开展“第二堂课”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比如,参观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和白族佳宴“八大碗”体验。经过学生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
总之,青少年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而民族团结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因此,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让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推动各民族大团结永续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z].2017-12-05.
[2]石中英,林丹,杜时忠,耿申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7-09-13.第11版:课程周刊·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