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更是工程師中的灵魂。本文立足辽宁科技学学前教育专业,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素养,旨在更好地做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践行教师神圣的职责。
关键词:道德规范 教师素养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其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道德规范
学前教师专业教师的道德规范分为价值、原则和规则三个层次。
价值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道德规范的统领,是原则和规则的指导与依据,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所有专业活动的最终依据。基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师德表现,在道德规范的原则上依次为尊重、负责、公正、关怀。
(一)尊重
尊重,就是重视和敬重,是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存在,价值、能力、行为等表示承认与认可。尊重,包括尊重人、也包括尊重物,事和制度。尊重人,意味着尊重人的人格、尊严、权利、潜能、个性和文化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家长,尊重同事,尊重社会上的其他交往对象,还要尊重自己和自身从事的幼儿教育专业。
(二)负责
负责,就是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且在合格的基础上,尽自己的能力做得更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幼儿教师处理所有专业关系的最终依据和指向。此外,幼儿教师要对家长和同事的委托负责。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对幼儿教育专业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三)公正
公正,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同样的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教师在处理一个群体内部多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或多个群体之间的关系时,一定要遵守公正原则。面对多名幼儿,幼儿教师应当做到公正,在平等对待幼儿的同时,又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家长和同事,幼儿教师应当做到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在有差异的情况下灵活处理,保证每一个人得到其应有的权益。
(四)关怀
关怀就是关注他人,体察他人的需要,并尽自己所能积极地回应和满足他人的需要。与普通人之间的关怀不同,幼儿教师要用理性的教育方式来回应他人的需要,并且让他人感受得到自己作为教师的关怀。幼儿教师最大的关怀对象时幼儿,幼儿教师不仅应当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关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还应当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幼儿的过失与不足,给予幼儿无条件的关怀。同时,幼儿教师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对家长、同事和社会给以必要的关怀。
教师的道德规范,其原则是“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队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道德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道德水平以及如何拉动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教师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育努力,最大可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家长和同事通力合作,并由此对社会、幼儿教育专业和自身承担积极的责任。
学前教师专业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专业道德规范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两大部分。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师德为先。就是幼儿教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幼儿为本。就是要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
能力为重。就是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幼儿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素养的核心围绕着一个词——师德。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唐叔.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坚红.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赵宏(1965—),副教授,从事专业,美学、文艺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本社科联发(2019)4号课题(“双一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