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2019-10-21 04:17范颖超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范颖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教育资源。故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

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渗透

小学生年纪尚小,可塑性非常强,这时非常容易接受德育的熏陶,继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德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花费精力与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就不利于为我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响应新课改所提出的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多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向学生宣传爱国、传统美德等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能够形成一个良好地做事规范,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够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1]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与交流,学生所产生的爱国热情才是真实的,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说教,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此外,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多表扬学生,尤其是学差生,更是需要教师的鼓励。只有当教师多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多關注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才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以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的品读,能够使学生读出感情。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自然风景的文章,如,《火烧云》《观潮》等等,这些文章中都使用了优美的文字,将祖国的秀丽风光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营造朗读氛围。当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之中,他们的朗读欲望才会更加的强烈。教师可以在文章朗读中配上相应的乐曲,或者是通过音像为学生展现大自然的风光,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意境之中,使之感受到文中所描绘事物的颜色与形状。[2]如,在《火烧云》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火烧云的录像,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唤起了他们对美的共鸣,使之更好的领略自然之美。(2)适时引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文章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刻,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把鱼放回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朗读这一段话。例如,有的学生觉得要将斩钉截铁读的坚定,表示爸爸的话必须要服从;有的学生说要慢吞吞反映了汤姆的心理活动;还有的学生说汤姆最后还是遵守规定将鱼放掉,表明了他的坚强。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去理解文章,使他们感受到汤姆和爸爸的为人,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受到熏陶,使他们懂得遵守规定的重要性。

2.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或者字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汉字的音形义结构进行总结,然后将汉字识字与德育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字词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在教学生写“人”字时,就可以这样讲,虽然一撇一捺很简单,但是要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需要增强自己的本领,要好好学习,以便将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又比如,在讲述“乌鸦”之时,教师要改变大家将“乌鸦”视作不祥之兆的看法,要还乌鸦的清白。可以讲述乌鸦反哺这个成语的意思,让学生学会感恩,孝敬自己的父母。[3]

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其中的重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从侧面反映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需要注入特定的情感,这种有情感的文章才会引发读者的共鸣。现如今,许多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溺,他们不懂得谦让与感恩,这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写作训练,让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以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例如,可以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人,如我的母亲,让学生从细小的生活细节中发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然后使他们树立孝顺父母的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动物,通过描写动物的形态、性格等特点,就会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心理,从而愿意主动去保护这些动物。其实这些都是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以便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此外,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识字教学、朗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更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2]崔杰芳.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66.

[3]王丽芳.浅析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5,05:235.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