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诗丛
摘 要:语文是每一个中国适龄孩子在迈入学校校门时的必修课,在不同的年龄段里,语文课程都是每个学生所必须掌握并且能够达到熟练应用的必学科目。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心中,语文学习的分量远远不能和英语、数学等科目相比。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一方面会使得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降低,进而导致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逐渐显示出不足,另一方面也会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对语文这门专业的认识。作为新一代的语文教师,我们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在心智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对语文的忽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在提升语文课教学成果的同时,激发同学们对语文相关知识的探讨热情,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常谈》作为一本极为重要且有指导意义的指导类书籍。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有着极明显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从基础讲起,叙述了语文中主要的构成要素,如:字、词、句子。另一方面它对将来的语文发展做出了长远性的估计。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不仅可以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将来的语文教学做出初步的规划和设想。
例如《语文常谈》中多次提到《说文解字》这本重要的解字工具书,由此可见作为语文学习,我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隶变之后的,经过重新修订的字典中的书,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小学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者论也”,这是说文对“语”字的解释,而相比“语”,“文”的解释则更为复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二为:文者,物象之本。由此可见,大部分人所认为的“文即为字”的观点在古人的观念中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字是在文的基础上派生和发展而来的,是形和义的合體。就这一观点来看,在同学们的学习中是很难接触到的。大部分语文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教授课本上的内容至于其他则显示出放任不管的姿态,这种不追求源流只是截取一部分的方法,看上去与当下的考试制度是十分符合的,但是时间一久,其所包含的问题也就逐步显现,正如没有树根的大树一样,在没有坚实的背景知识下,很难对一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考试不考而放弃对相关知识的介绍,相反的我们应该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穿插的介绍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这是提升同学学习热情的可利用环节之一。
除此之外,相比较其他谈论语文学习和语文相关知识的书籍,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打破了固有的一眼一板,用规范化的、专业性的术语进行阐释的方式,而是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在专业性较强的语言下,附加形象、生动的例证,一方面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词条富有生机,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接受能力,这一点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如吕先生在探讨“声、韵、调”三者的性质和关系时,并不是在开篇就大谈特谈一番它们各自的定义、性质,而是从一段绕口令说起。通过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引出了双声和叠韵的概念。他借助大家在念绕口令时的感触,向读者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绕”的现象。这样的方法,不仅摆脱了人们在看专业书籍时的排异心理,同时也使得专业与生活相挂钩,产生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往往使读者在一个绕口令的启发下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绕口令,由此对双声和叠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相比一字一句地灌输,这样的方法会使学习者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吕先生的匠心独具并不仅体现在这个方面,在探究“声、韵”关系时,举例法成了其主要工具,如在分析韵的韵头、韵腹和韵尾时,他并没有直接将韵头、韵腹、韵尾一一列举,而是用一连串的例子,向读者解释这三者之间不同的关系,很巧妙地是,看似只是在解释韵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事实却并非这么简单,作者在对象的选取上有自己的独特考虑,仔细观察他所举出的例证不难发现,纵行和横行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同一纵行的有着不同的韵头、韵腹或者是韵尾,而同一横行的字确是有着相同的声调、相同的韵腹或韵尾,两者真正的差别在于,是否存在声母,由于是否存在声母将具有相同的韵腹或韵尾的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这样的巧妙搭配,在达到一石二鸟的同时,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一点,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也是极有益处的。中学的语文教学与大学有着明显的不同,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很多有连贯性的知识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被同学们了解和接受,所以吕先生的这一叙述手法给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链条状的教授方式,而是采取网格状或者树状的形式,将相关性的知识串联起来,并选取合适的比较式的方法,使得同学们在学习一个知识的同时,与另一个知识加以比较,这样的方法,在加强同学们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同时,也可以对另一个知识有所掌握,并达到对两个知识加以区分的目的,看上去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但是,坚持下去会发现,这种比较法是深化知识构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方法。相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果往往更加明显,同样的,相比对一个知识的机械性记忆,两者对比的方法,会使同学们在区分差别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各个知识的内在性质,是他们熟练掌握根本知识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语文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是激发语文学习热情的重要过程。在阵阵清风中,语文幻化成诗歌随风飘荡,在潺潺的溪流中,语文幻化成泉水激石的叮咚声带给人以陶冶。《语文常谈》看似一本探究语文基础知识的书籍,实则它也在阐述知识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语文教学的范例。它使我们意识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拥有坚实的知识作为教学的根基,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改变同学们谈语文色变的状况,激发同学们语文学习和语文研究的热情,这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所应该树立的目标和努力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