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19-10-21 07:46蔡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蔡钰

摘 要: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主要还是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内容是关于小学生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情景创设,具体请看以下概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 情境的创设

引言

小学的教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萌芽期,所以教育本身就应该具有情境式的创新,可以说有效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学生独立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到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当然创设有效的情境也是需要方式方法的,首先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依据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小学的数学知识是活跃性的,大部分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上,因此想要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然和教师创设出有效的情境有很大关系的。在这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小学数学课中有一节关于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时,教师首先都会让学生先去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过程,其同分母分数的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减,然后再给学生安排一个任务,4分之一减去5分之一是多少?当然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部分同学把计算的过程按照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实际上异分母分数减法和同分母分数相减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这个时候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疑点,让学生了解到原有的知识和现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1]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情境

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下,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清楚,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校效果,如果教师不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就没有办法找出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也没有办法使学生进入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前提下,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创设。[2]

3.以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是从1年级到6年级展开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创设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情境,用数学自由的创新思维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分析。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在六年级上册中有一节课是讲述关于“圆的周长”,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根據学生年龄段的创设情境,可能就会以最简单的“龟兔赛跑”来举例子,通过围绕圆形的花坛进行赛跑比赛,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来讲述“圆的周长”是不是不太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呢?高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数多数比较思维创新及接受自主交流的情境,而只有低年级才会想象童话般的美好情境。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想要机器学生对学生的好奇,一定要找对方法。还是以这个“圆周长”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圆形的道具,并在这个道具上绕圆一周缠上带有颜色的线,再把带有颜色的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很明显就能看到明显的对比,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自己去感受一下这个活动情境的认识。把带有颜色线拿拿下来,让学生感知从圆形的道具上拿下来的一条线段,这一下这条线的长度,再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相比于龟兔赛跑,是不是这个方法更能让学生对课题的了解呢。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特征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有趣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都是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发挥出自主创新思维的能力。比如说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圆形的概念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内容就是小白兔用圆形的车轮骑车和方形的车轮骑车的动作,然后给出同学一个问题,什么形状的车轮让小白兔骑着最舒服呢?相信同学在具有乐趣的动画片中能够对问题更加聚精会神的思考。

2.要创设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问题情境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数学课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找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比如说讲述关于“体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来引发学生关联到课题的理解,把小石子放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后,石子和水有怎样的变化?而最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个启示说明了什么,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再开始返回到新知识的"体积概念的理解",就会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3.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创新性思考的前提,就是要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问题是否可供学生展开思考,数学的知识是具有逻辑性的,一环套一环的,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比如说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方形去测量书本的大小,很明显在使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下,测量出来的数据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继而有头脑的学生脑海中肯定会出现平方分米及平方米等概念,所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更能让学生掌握到数学的真谛。[3]

4.通过日常生活来创设情境

数学是具有逻辑性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也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点点滴滴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悟到数学的意义。因此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了解社会并解决问题,也是数学课价值的存在。

结语

上述内容是给大家具体讲述了一下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也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同时好的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创设出有效的情境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而创设出不同情境的,因此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得到更多教育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时涛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小学科学:教师,2018(5):95-95.

[2]邱红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12).

[3]陶晓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141-14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