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

2019-10-21 18:14吴华宽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设计方法

吴华宽

【摘要】::小学生是刚刚接触世界,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探索、好奇心也是比较重的,想法会很天马行空。小学语文正是赋予孩子的想法一个画面感的平台,小学语文离不开想象力,也是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联系生活,放飞想象的空间。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深入的了解探索,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想象力 方法 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小学教育更是被家长是为起跑线,紧抓不放。教育改革的洪流也是涉及到了小学教育,其中语文教学首当其冲,众所周知想象力是小孩子特有的并且是丰富多彩的,如何保证这些想象力的发散以及激发孩子更多的想法,就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并且研究的范围。小学可以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收获是无限的,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活跃在生活中,是对于所思所想的一个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也是孩子对于世界认识的反映。想象力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解放了小孩子的头脑,他们才能更加的发展,创造力、创新力才会一步步的提升,促进小学生更加的成长。除了特别聪明的天才,其他学生的智力水平最开始是差不多的,但是想象力的发展程度不同,后期的表现也就各不相同,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着小学生更大的潜力,激励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想象力的发展程度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以及学习成果。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思维比较活跃的人往往可以更轻松的完成工作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 而另一部分思维模式固定保守的,则很容易事半功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小学阶段培养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思维以及发展。

二、 我国小学生想象力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自我有关于想象力的认识的仅4.7%,而愿意了解学习想象力相关知识的人数仅仅只有15.8%,远远低于我国已有的小学生数量。应试教育下,为了获得高分进入更好的初中甚至是高中,小学老师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灌输式、填鸭式,就连中文作文都是背诵模板进行套用,就导致了小学生的思想僵硬化,没有自我的思考能力,严重缺乏想象力,只能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应试考试,不能面对多变的形式,一旦考试机制发生改变,则会影响学生很大。

想象力是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形象的表述,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除了学习、写作业就是各类辅导班,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去观察生活中的一点小事的发展变化,因此缺乏了一个有效的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

三、 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具体措施

小学时代是一生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因此,老师自身应该改变教学模式,不要一味的为了试卷上的高分而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等等,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模式,新思想融入教学设计,主动去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一篇地方特色的文章时,语文老师可以播放当地的特产、特色等等,让小学生有一个概念在脑海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也能更快的掌握知识的要义。

3.1把握好看图说话,正确引导小学生想象

小学生可以用于表达的文字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利用已有资源促进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就是“看图说话”。很多时候,通过生活中的片段或是书本上的插画,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产生联想,鼓励小学生多想多看多写。大量的看图说话练习,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在引导他们去自己想象、自己发现,更好的带动学生的自足学习兴趣和能力。

3.2开设情景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只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可以坐得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就可以设立情景,让学生自主设计参与,生成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远远不如对具体事物的理解更为透彻,要想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就要发挥表象的作用,表象是想象的基礎,表象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接触,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表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到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事物,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多说、多写,带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我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3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生成学习情感

众所周知,人是感性动物,很容易被带入某个设定并且感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以更快速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是想象的动力和翅膀,如果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具体的情境能够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激发的方式都很多种,比如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语言描述、现场表演、展示图片等等,学生还可以通过丰富的阅读获取丰富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和作者产生共鸣。

四、 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小学生想象力现状、改变途径等的了解,不难发现想象力是小学生的财富资源,也是小学生可以快速学习、更好成长的重要原料,能够得到想象力支持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化的理解语言信息,能够扩大视域。对于作为交流表达工具的语文知识,需要应用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学生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本文中笔者所说的几点,只是方法中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文存阅刊,2017,(14):130.

【2】 胡立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8):19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设计方法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