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寒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的形势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逐步迈入到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和时期,传统单方面传输式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显然已经无法与现代化小学音乐教学要求相适应,更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所以革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趣味导入、多媒体辅助和创设教学情境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与科学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革新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提出后,课堂教学成为了推进改革工程的前线阵地,承担起了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需要完成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即要转变过去单方面传输的教学倾向,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革新课堂教学策略,以突出和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积极转换自身的思想观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对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改进与革新,从而构建起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影响和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巧妙的课堂导入则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教学大纲、新课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确定导入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游戏、竞赛、活动、故事或者谜語等形式来展示导入,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出导入的积极作用,充分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动画城:哪吒再生》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关,这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上课正式开始前,笔者为学生们导入了关于哪吒的故事,让学生们通过故事了解哪吒的背景。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导出《哪吒再生》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对音乐进行鉴赏,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教师通常运用单纯说教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乏味,学生因此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致。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知识以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形式,呈现、展示给学生,让知识变得更加鲜活,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在教授《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时,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笔者利用多媒体展开了教学。首先,上课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草原景色的图片,让学生们在直观的情境下欣赏草原的景色,在草原上,羊群懒散的吃着草,就像天空中的云朵缓慢的飘浮。随后,笔者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歌曲,让学生们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这首歌曲共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节奏,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将这首歌曲分段展示,进而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这样一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辅助,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三、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的还原和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拓展教学的思路和范围,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注意观察并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元素和资源,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具生活气息,进而促使学生体验生活与音乐之间的关联,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小鸟青岛这里来》这首歌曲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笔者为学生们创设了生活情境。首先,笔者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小鸟一般会出现在哪里?这时,学生们积极回答:在树林中。随着学生们的参与,学生们的积极性逐渐提升,趁着学生们的热情,笔者在展示歌曲,让学生们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这样一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革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发展和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基本保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地转换思想观念,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趣味导入、多媒体辅助和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的运用,来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与革新,从而推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懿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19(11):94.
[2]孙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