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2019-10-21 07:06张颖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张颖莉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每位中国人都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推动民族精神文明进步。而在青少年时期,语文课堂是学习、内化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所以,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研究了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语文教育是传统文化的“寄居地”,两者互为依靠,不容分割。故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其中。比如,流传千古的百家之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兼爱非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樂乎”,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蕴藏智慧的古汉字,引领时代精神的杰出人物——孔子、孟子、李白、苏轼;荡气回肠的景物和书画文化;等等。而这些沾染了传统文化的语文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变得饱满,情感变得丰富,价值观变得无比正确。所以,在新教育时代的呼唤下,教师需要组织传统文化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和精神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面对嗷嗷待哺的初中生,传统文化教学该如何进行呢?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我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培养兴趣

来到中学时代,对于知识,学生有了自己的鲜明的态度:不想学,我就不学;想学,我就认真学。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这两种态度接受初中阶段的教育。而身为老师,我们需要尽量引导学生树立“想学、认真学”的精神态度。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借用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乐之”上,培养学生相关的兴趣爱好,端正语文学习态度。由此及彼,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培养兴趣,促使学生持续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例如,在教学《古代诗歌四首》时,诗歌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优秀语言、思想和精神的结晶。所以,学习古诗有益于学生提高个人修养。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讲,“三言两语”的诗歌是难懂的、讨厌的。为了消除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之中,在学习四首古诗歌之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些关于诗歌作者的视频。比如,关于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曹操战吕布,关于李白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把酒作诗等。通过生动而富有意趣的视频,或倾慕作者的才华,或感佩意志品质,或艳羡智慧,总之,学生产生了向往之情。此时,由于对作者产生了感情,学生对于作者写的诗也产生了兴趣,故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传承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教学的首要一点是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积累

初中阶段,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感知力,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扩大文化储备量。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积累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内的传统文化内容,更要开拓课外的传统知识,让学生在多见、多读、多思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例如,在教学《咏雪》时,我从多个角度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积累,丰富拓宽学生眼界,深厚文化涵养。具体来说,首先,引导学生感知古汉字的魅力,如:兄子、兄女指兄之子和兄之女,分别是兄长的儿子和女儿的意思。相较于现代汉语,兄子和兄女让表达更加简练,就像“告诫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就可以写成“戒兄子严、敦书”,简洁明了。其次,以《咏雪》为线索,向学生拓展了咏雪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雪的“多情”,继承优秀的思想品质。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形成了传统文化感知力。

三、鼓励诵读

语言是一个人思想、情感、文化的载体。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那么,如何学好语言呢?诵读是从语言走向文化的桥梁。在诵读的过程中,高低起伏的声音可以让学生穿过语言看到文化的原始样貌,经历语言产生和情感诞生的过程,提高审美水平,增强文化修养。所以,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诵读,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文言文不似现代汉语一句话读下来几乎不需要停顿,它很讲究缓慢而有节奏地读。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应该读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面对这一需求,我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搞明白文言文的停顿技巧,感知内容和思想。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学生形成了语感,可以直接感知文言文内容,理解情感,提高了传统文化学习能力。因而,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诵读,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兴趣”“积累”和“诵读”是关键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有效继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学质量也会节节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宏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4).

[2]王 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7,0(5X).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