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冕琦
摘要:如果能将儒家“仁爱“思想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当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探索儒家“仁爱”思想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发掘儒家“仁爱”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儒家 仁爱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52-02
儒家思想是我国先秦哲学中不可多得的思想宝藏,儒家思想讲究“仁爱”,这一思想从内心深处弘扬人的美德,如果能将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必将为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注入活力。
一、“仁爱”思想的精髓
“仁爱”思想有着广泛的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对生命自身的爱。仁慈的人,首先对自己要仁爱,只有爱自己,才能爱他人;对自己的爱,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仁爱的人,会让自身的发展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二是对身边人的爱。中华自古讲究孝悌,仁爱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为兄弟姊妹着想,这样的爱能够维护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家中其乐融融;三是对他人的爱。对他人的爱,是一种博爱,是对百姓的体恤,是对领导的理解,是对大自然的感念。归根结底,“仁爱”的精髓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将“仁爱”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肩负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
二、将“仁爱”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1.以“仁者爱人”思想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将“仁爱”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即将老师当作仁者,而将学生当作被关爱的对象。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这就是没有理解“仁者爱人”中爱人的精髓所在,使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渴望被尊重,渴望被重视,如果能将“仁爱”思想融入课堂,那么老师作为“仁者”,充分重视所学生的所感所想,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从而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角。
2.以“仁爱”思想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念
“仁爱”思想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看待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必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教育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教育者应当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逐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问题,做事情。教师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而不是学生的看管人。教育效果的好坏,跟教育者教育理念息息相关,教育理念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引领,是对教育的导向和对教育的规范,只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指导教师上好课,教好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主要在于培养思想合格的大学生,这一理念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宗旨,培养这样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变灌输为互动,大学生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认可,传统教育是概念的灌输,是知识的浇铸,不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得有些学生并不理解或者并不认同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但为了考试,不得已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只有从理念上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就是去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过于保守,即使知道应该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在实际实施环节中还是有种种阻碍。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就像一把枷锁,锁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手脚,使其顾虑重重。在这种顾虑之下,教育者往往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控制管束学生。
第三,随着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理念上要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德育培育。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的教育对象往往会因年龄、阅历、心理等因素的不够成熟,造成思想意识上被负面信息所迷惑、困扰,甚至误入歧途。德育培养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最容易切入实际工作的重要领域,也是最易产生教育效果的途径之一。当我们的教育对象的道德修养与品质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会抵制拒绝不良信息。综上,“仁者爱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知道怎么去爱我们的学生,从哪些方面去给予他们爱,爱的方式要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做到能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3.“仁爱”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优化教育环境,特别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外在的环境,也包含优化内在的教育环境。其中,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大环境,而内部环境则是课堂氛围、学生生活氛围以及整个校园的氛围。儒家思想不仅注重教育体系本身,还对教育环境格外重视,“孟母三迁”即是对环境重视的一个体现。同样,在孔子看来,“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善良,最终改变一个人的,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周围环境。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较少提及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仁爱”思想,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深入思考,努力构建适于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25(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楊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7.
[6]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笫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冯学成.禅说庄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9]耿振东.管子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2014.
[10]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D].厦门大学,2000.
[11]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