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安
摘要:提高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知识,支架式教学模式功不可没,它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新的角度。支架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特定的学习情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并发展更高层次的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07-02
随着社会对英语技能要求的逐渐增高,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英语课程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综合技能,让学生主动地建构英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支架式教学的探索研究为高校英语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角度。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先验的学习能力,利用教师和同伴在特定学习情境、协作、交流下的辅助,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介绍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礎和概念的同时,结合所在高校使用的教材,分析支架式教学的各个步骤以及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学领域发展起来。相比于传统的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更关注个体如何获取知识,并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只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学习。相反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关学习材料作为探索未知内容的工具,主动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因此在建构主义教学下,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去建构相关内容的能力,并非其记忆知识的能力。支架式教学即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支架式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者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习者的现有能力,另一种是学习者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在老师或能力较强同伴的帮助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学习者是通过比自己水平更高的人所提供的帮助来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换句话说,教学的目标是为了缩小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相对应的,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者应对学习者可以独立完成什么以及学习者通过外界的引导辅助可以完成什么有整体的宏观把握,从而设计出一个略微高于其现有水平,并且可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潜能的框架。学习者在此框架中通过完成难易度适宜的任务来获取并掌握新的技能,从而达到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逐步移动的目的。
三、支架理论
支架原指的是在建筑行业中会使用到的脚手架,一般是架设在建筑的外部来辅助施工的设施。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布鲁纳提出了支架理论。这里的支架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方案,而实施支架式教学是学习者以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通过教师设计的支架,即其教学策略,主动地去建构和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语言能力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搭建支架,同时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相关材料和学习环境把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进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自主地建构新知识。最后撤掉支架,使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认知。支架式教学由五个环节组成:创建情景、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后面将以郑州西亚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使用的《Pathway》系列内容为例,对这五个环节作进一步的探讨。
1.创建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的来源都与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有密切联系,而脱离了情景的教学是枯燥不真实的。因此支架教学具体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与学习内容相关性强的材料并提供给学生,同时将学生引入到特定问题情境中,在情境中导入所学内容,使其在情景设置下搭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平台,更好地建构新知识。以学校使用的《Pathway 1》为例。该册书中的“Unit 4”是人类与环境保护主题。笔者在本单元开始时播放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名为《Earth》的歌曲MV,里面有人类破坏森林、污染环境、动物受伤等镜头。播放过程中笔者重点标出一些相关歌词: Were ravaging the sea(我们污染了海洋)。结束后笔者进一步提问:What did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is video?(你从该影片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观后感?),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英语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程度,因此在创建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进入情景,并从视觉、听觉层面促进新知识的建构。在本案例中,笔者结合教学主题,将直观的视频作为情境引入的工具,不仅清晰有效地引入了本单元的主题,而且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偶像、歌曲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互动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
2.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作为支架式教学的重要前提,要求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建立基本框架。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其搭建的支架必须保持在此范围之内,并且其材料和内容须高于学生现有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以讲解《Pathway》阅读为例,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理解段落主旨大意的能力。在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段落主旨大意: How many main ideas are there in one good paragraph? How can you quickly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在一个好的段落里有几个主旨大意?你怎样可以快速找到一个段落的主旨大意?),同时使用文中一个段落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找到段落大意的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独立理解段落和文章大意搭好支架。在搭建支架的阶段,教师可以对内容的背景知识、重难点等内容做出简要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知,了解学习重点,为下一步学生自主探索打下基础。
3.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阶段要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在阶段初期,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但是在此后的探索中,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到后期,学生应脱离教师的引导,独立自主地继续在概念框架上攀升,完成探索任务。以《Pathway 1》中“Unit 4”的語法讲解为例。笔者并不直接讲解使用should和could来给出建议的区别,而是先给出几个例句,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如:
You should stop wasting resources.
You could stop wasting resources.
You should go.
You could go.
通过这两组例句对比,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使用could的语气比使用should的语气要委婉一些,而使用should可以更加强调说话者的建议。笔者请学生两两组成搭档并使用should/could为自己的搭档现在担心的事情给出建议或意见,然后邀请学生代表展示并解释对话。这时,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理解should和could在语气和使用环境上的区别,而且可以独立自主地判断并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比较高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了教师和其他学习同伴的协作学习对于知识建构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认知设计出特定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形成协作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生互动,共同探索解决问题。以《Pathway 1》的“Unit 6”课文为例。笔者首先将全班分为三组,将课文按照副标题分为三个部分,并分别分配给三个小组开展阅读任务。每个小组内的组员的任务分配为:Content Reader(内容阅读者)两名, Content Organizer(内容梳理者)两名,Poster Designer(海报设计者)两名,以及一名Poster Presenter(海报讲演者)。每一组成员根据分到的课文内容不同,需要在团队协作的努力下通过自制海报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课文中提及的Appliances that talk(会说话的电器)、Houses that think (会思考的房子)、Robots that feel(能感知的机器人)三个部分分别都包含哪些内容。教师可以在生生协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管理者、引导者等角色。这样,在师生和生生协作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学生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完成了学习目标,实现了共同进步。
5.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既关注教学结果,也关注教学过程。其主体是基于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学生个人的哪些技能上有怎样的提升。因此支架式教学中效果评价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小组成员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内做出的贡献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在效果评价中,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建构新知识方面所达到的成果,得到全面客观的教学反馈,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支架式教学建构策略,调动教学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效果评价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客观全面评价的技能,同时对自己有清楚客观的全面认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增加英语学习兴趣。
四、结语
基于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包括创建情景、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面,从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到最终实现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协作学习,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新的英语知识,让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下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最终也促进了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曲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支架教学理念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8(15):187-188.
[2]Bruner,JS. The ontogenesis of speech acts[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75(2):1-40.
[3]Vygotsky,L.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唐晓蓉.支架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一堂大学英语读写课为例[J].名师在线,2016(4):23-25.
[5]陈雪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6):207-208.
[6]唐晓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6):60-6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