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亚美 丁亚通 孔维丽 张 辉 党 帅 黄桃阁*
高效氯氰菊酯不同用药浓度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
闻亚美1丁亚通1孔维丽2张 辉1党 帅1黄桃阁1*
(1.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 450002)
分别监测以玉米芯、棉籽壳为主料的平菇发酵料栽培模式下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影响,发菌时记录其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后记录其产量,于每个生产节点取样,检测其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不论是高浓度用药还是低浓度用药,前两潮子实体中均检测不到农残,但二潮菇后的培养料中农残依然存在。
高效氯氰菊酯;平菇子实体;发酵料;农药残留
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年产量已达到3 640万吨,其中平菇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2017年全国平菇产量达531.5万吨,居全国食用菌类第三位[1]。食用菌虫害是影响平菇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严重时减产可达50%[2]。平菇对农药较为敏感,易产生药害。在虫害发生时用药,又很难达到保菇除虫的目的[3]。
氯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低毒、广谱、生物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等特性,常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可作为高毒禁用农药的替代品,近年来为我国作物病虫害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4]。但也存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光解、残留期长等缺点,危害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5]。氯氰菊酯共有8种光学异构体,不同异构体对昆虫的杀灭效果和光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6]。笔者从生产实际出发,选用食用菌上登记注册的高效氯氰菊酯,研究不同用药浓度对平菇发酵料栽培各环节(菌丝生长速度、各阶段农残含量、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平菇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新科108,中低温品种,为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赠予。4.5%高效氯氰菊酯,购自江西中讯农化有限公司。
原种袋配方():棉籽壳(玉米芯)97%,石灰3%,含水量65%。
栽培袋配方():棉籽壳(玉米芯)91%,麸皮6%,石灰3%,含水量65%。
(1)菌丝生长速度及在菌丝体中的农药残留。分别以玉米芯、棉籽壳为主料进行平菇发酵料生产。拌料时设置9个高效氯氰菊酯干料处理浓度梯度,分别为:0.01%,0.02%,0.03%,0.04%,0.05%,0.08%,0.1%,0.12%,0.15%,以不添加农药而添加等量温开水作对照。每个用药浓度为1个处理,每处理100袋,每袋装干料约0.5 kg,计算并称量相应浓度农药的添加量,分别溶解在1 L温开水中,待培养料发酵结束时以喷雾方式拌入,边喷边搅拌混匀。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试验料袋规格17×35×0.003(cm),插接种棒接种。菌丝培养阶段,发菌温度控制在15~25 ℃。菌丝满袋后取样,检测菌丝体中的农药残留量。试验每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33袋。
(2)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不同用药浓度处理,均检测前2潮菇的农残含量。当子实体生长至可采收状态时及时采收,于-20 ℃保藏,以备检测农残含量。
(3)栽培基质中的农药残留。不同用药浓度处理,检测发酵后的培养料、菌丝体、一潮菇后培养料、二潮菇后培养料中的农药残留量。
农残检测取样节点为:发酵前培养料、发酵后培养料、发满菌菌丝体、一潮菇子实体、一潮菇后培养料、二潮菇子实体、二潮菇后培养料。所有样品送至河南广电计量有限公司参照GB 23200.15—2016《食用菌中50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
(4)生物学效率。菌袋出菇后,记录每处理前2潮菇的产量,并对比其生物学效率。
从表1可以看出,高效氯氰菊酯以不同用药浓度拌料,对以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的发酵料中的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菌袋发满菌丝所需时间为25~29天。
表1 高效氯氰菊酯不同用药浓度平菇菌丝生长情况与生物学效率
表2 高效氯氰菊酯不同用药浓度平菇生长各阶段的培养料及子实体中的农残量 (单位:mg/kg)
注:检出限为0.03 mg/kg;…表示未检出;处理前培养料、一潮菇子实体、二潮菇子实体在各处理浓度下均未检出农药残留。
从表2可知,平菇菌丝体有高效氯氰菊酯残留,无论是以玉米芯还是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用药浓度在0~0.15%范围内发菌结束后菌丝体内均能检测到农药残留,但菌丝无富集效应,其残留量低于对应浓度下发酵后培养料中的农残含量。
从表1可知,不同浓度用药拌料处理对以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的平菇发酵料生产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前2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在91.3%~94.6%。
从测试结果(表2)看,用药浓度在0~0.15%范围内,玉米芯和棉籽壳两种发酵料栽培的平菇,其一潮菇和二潮菇子实体,均检测不到农药残留。因此,从食品安全角度评价,在平菇发酵料栽培中使用一定剂量的杀虫剂(≤0.15%高效氯氰菊酯)是安全的,其子实体安全可食。
用药量0.1%时,虽然在子实体中检测不出农残,但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平菇发酵料,出二潮菇后,其培养料农残含量为1.3 mg/kg,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平菇发酵料,出二潮菇后,其培养料农残含量为1.1 mg/kg。因此,从环境安全角度评价,厂家推荐使用的浓度0.1%并不安全。
平菇本身是否存在降解农药的机制?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每个用药浓度下,随着培养阶段的推进,农药残留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如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发酵料栽培,经菌丝培养,农残量降低71.7%~99.1%,到二潮菇采收,培养料中农残量降低91.3%~100%。由此我们猜测,除农药半衰期影响外,平菇本身可能也存在农药降解机制,但具体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1]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食用菌产业年鉴-2017年度版.
[2] 郑典元. 苏北地区食用菌主要害虫的初步研究[J].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 2000(3): 40-42.
[3] 王丹丹. 平菇昆虫种群动态、群落特征和平菇厉眼蕈蚊内禀生态学特征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4] 虞游毅, 杨璐, 廖享, 等.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苹果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及其去除方法[J].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8): 1376-1381.
[5] 高亚楠, 朱杰, 李芳, 等. 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群的结构分析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 37(6): 69-73.
[6] 覃东立, 白淑艳, 汤施展, 等. 氯氰菊酯毒性评价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 35(3): 28-32.
Effects ofcultivation on composted substrate treated with beta-cypermethri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en Yamei1Ding Yatong1Kong Weili2Zhang Hui1Dang Shuai1Huang Taoge1
(1. Zhouk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oukou 466000, China; 2.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0, Chin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ta-cypermethrin oncultivation ofon composted substrate with corn cob and cottonseed shell as the main materials, were respectively monitored. The growth rate of hypha was recorded during spawn run, and the yield was recorded after the fruiting body was harvested. Samples were taken at each production node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beta-cypermethr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ta-cypermethrin on the growth rate of hypha and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no matt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r low concentration of the beta-cypermethrin,chemical residues were not be detected in the first two flushes fruiting bodies, but pesticide residues still existed in the substrate after the second stubble fruiting bodies harvested.
beta-cypermethrin; friuting bod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omposted substrate; chemical residues
S646
B
2095-0934(2019)05-322-03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S2013-09)
闻亚美(1987—),女,硕士,主要从事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及栽培相关工作。E-mail:646511388@qq.com。
黄桃阁(1963—),女,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工作。E-mail:139394098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