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方法论略

2019-10-20 04:24杨蕊娟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语体近义词辨析

杨蕊娟

语文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解决中小学生近义词辨析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前提与基础,多样化的辨析角度则是核心与关键。充分的知识储备包括语言学知识、现代汉语知识和古代知识等;多样化的辨析角度又分为语义特征辨析、语法特征辨析和语用特征辨析三方面。

语文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语文学习者在学习近义词辨析时难,而且语文教师在讲授近义词时也难。只有解决了后者的难,前者的难也会迎刃而解。因此,要想解决后者的难,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芬夫妇的知识积累与掌握多样化近辨析辨析角度的能力;多样化的辨析角度由三部分构成,即语义特征辨析、语法特征辨析、语用特征辨析。

1 丰富的知识积累

近义词辨析问题,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各相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前期的知识积累充分,在遇到辨析问题时才可做到能辨析、会辨析、辨析到位。

首先是语言学知识。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它的任务是研究、描写语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揭示寓言的本质,探索语言的共同规律。语言学的分类有很多,从语文角度出发,语文教师应掌握的是微观语言学理论,即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在本文“多样化的辨析角度”这一部分,我们就会具体运用到这些知识。

其次是现代汉语知识。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要想进行近义词辨析,必须扎实掌握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文字。尤其是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词义的聚合,语境,熟语,词汇的规范化等等。在本文“多样化的辨析角度”这一部分也会具体运用到这些知识。

最后是古代汉语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讲好词汇,必须要有扎实的古汉语基础。古代汉语知识包括文字、训诂、音韵、语法、修辞,特别是训诂学方面的知识(有关词的构成方式、分化,词义发展演变的知识)对近义词辨析极为重要。我们还要体会互训、声训、形训、义训等训诂方法。比如对“首/头”、“目/眼”、“口/嘴”、“齿/牙”、“足/脚‘这几组次的词义分析与用法的讲解需要用到基本的古汉语知识。

2 多样化的辨析角度

关于近义词的定义,王勤、武占坤两位学者这样说:“词汇里,指称的事物、现象相近相似,指称的意义大同小异,从而在用法上或色彩上也往往存在差别的一些词的组系,如‘照亮和‘照耀……等,是近义词。本文即以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作为判断标准。辨析的目的主要是找出它们的区别点。我们可以从语义特征、语法特征、语用特征三个角度来寻找区别点,达到辨析目的。

2.1 语义特征辨析

语义是“源”。科学甄别、准确辨析近义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别,从本质上认清相关近义词诸方面的“区别”。

第一,观察语义轻重程度。有些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它们共有义项的语义轻重不同。

例:“悲惨/忧伤”,《现代汉语词典》中,“悲惨”形容处境或者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忧伤”指悲愁忧伤。很显然,“悲惨”语义程度更重。“称道/称奇”,“称奇”语义较重,《现代汉语词典》中,“称奇”指“心中很诚恳的称赞、称道”。在古汉语中,“疾/病”这组近义词在表“病”这个义项上,“病”的语义更重。汉许慎《说文》云:“病,疾加也。”古注曰:“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第二,观察语义范围大小。有些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它们共有义项的语义范围大小不同。其中有的所指范围比较大,有的所指范围相对较小。

例:“考察/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现代汉语词典》中“考察”常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适用范围较窄;“调查”指弄清事实,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适用范围相对较宽。“涵盖/囊括”,《现代汉语词典》中“涵盖”指包括、包容,词义范围较小;“囊括”指全部包括在内,词义范围较大。古汉语中,“听/闻”是一组近义词,“闻”的语义范围更大。“听”表示耳朵接受声音这个一般的动作,而不考虑听还是没听到;“闻”不单指听的动作,还包括听后已经领会或掌握的意思。如《礼记·大学》听而不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三,观察语义侧重点。有些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它们共有义项的语义侧重点不同。

例:“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现代汉语词典》中“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很华丽,侧重绚烂无比,多姿多彩或者非常精彩;“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而艳丽,侧重于颜色艳丽,让人眼花缭乱。“才能/才华”,《现代汉语词典》中,才能侧重于做事的能力,而后者侧重于文艺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及特长。《庄子·德充符》“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贫/穷”,“贫”侧重缺乏衣食金钱(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侧重没地位,不显贵,与“达”相对。

除上述辨析方法外,還可以从以下方法去辨析近义词。比如从集体性与个体性辨析,“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  风尚)”,“风范”指(书)风度、气派,适用于个体,而“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适用于整体,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群体具备的,因此选择“风范”;从等级关系辨析,“请求/要求”,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还可以从抽象性与具体性辨析,“暗暗/偷偷”,“暗暗”指思想意识方面,“偷偷”指体外运用方面。

2.2 语法特征辨析

语法特征是指词在形态,组合能力、造句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可以从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的语法特征方面寻找出区别点。

第一,观察词性。有些近义词,虽然语义相近,但是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所表现的语法功能也就不同。

例:“希望/愿望”,“希望”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做动词时,在句子中做谓语,如“我希望你赶快离开这里”;做名词时,在句子中做宾语,如“你是爸爸妈妈的希望”。而“愿望”只做名词,在句子中做宾语,如“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第二,观察词语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例:“诚实/诚恳”《现代汉语词典》中“诚恳”形容真诚而恳切,多和人的态度搭配;“诚实”形容言行跟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多和人的品行搭配。“采取/采纳”,都有选取的意思,“采取”强调的是“取用和实施”,多与措施、行动、态度、方法、手段等搭配;“采纳”强调的是“接受”,搭配对象一般為意见、主张、建议等。“坚定/坚强”,前者多与方向,立场等搭配,后者与性格,意志等搭配。“交换/交流”、“发扬/发挥”、“充足/充分/充裕”等也存在这方面的不同。

第三,观察句法功能。词在句法中的功能各不相同,包括:可用于的句类不同,对主语的要求也不同,可以带的宾语也不同,可做的定语、补语、状语不同,对否定式的要求不同等等。

例:“即刻/顿时”,前者可用于祈使句,而后者不可以。“突然/忽然”,“突然”是形容词,可以做定语,但是“忽然”没有这一用法。可以说“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了”,不能说“发生得太忽然了”。“绿/绿油油”与“红/红彤彤”,前者可以加“很”,即“很绿”、“很红”,而后者不可以;另外,当要变为否定时,前者直接用“不”否定,即“不绿”、“不红”,而后者不可以。古汉语中,“畏/惧”均表示怕,同为动词,但组合功能不同。“畏”一般带宾语,《论·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惧”在一般情况下用作不及物动词,有时也用作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往往做使动。如,《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除上述辨析方法外,还可以从以下方法去辨析近义词。比如从主动和被动辨析,“授权/受权”,《现代汉语词典》中,“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是主动者,“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利做某事,是被动者;从句子结构关系辨析,“不仅是/而且是”与“不是/而是”,前者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后者表示并列关系;从音节数量辨析(一般情况下单音节的要求与单音节词语搭配,双音节的要求与双音节词语搭配),“请/邀请”,我们可以说“请客、邀请客人”,而不可以说“请客人、邀请客”。

2.3 语用特征辨析

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特定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从互为近义词的一组词的语用特征方面寻找出不同。

第一,观察语体色彩。有些近义词,它们共有义项的语体色彩不同(所用场合不同),包括书面语体、口头语体、文学语体和通用语体等,不同语体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

例:“饥寒交迫/又冷又饿”,前者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后者口头语体色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真让人难过”。“恐惧/害怕”都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恐惧”多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害怕”多用于书面语,还有“担心、顾虑”的意思,如“害怕考试”、“害怕孤独”等。“黎明/拂晓”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用语,军事语体。“水银/汞”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常见于科技语体。

第二,观察感情色彩。有些近义词,它们共有义项的感情色彩不同,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例:“结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结果”指最终状况时,有好的结果,也有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是贬义词。“果断/决断/武断”表示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果断”表示考虑与处理问题能及时坚定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是褒义词;“决断”做出最后的决定,指做事情的魄力,是中性词;“武断”表示处理问题时不顾客观实际,凭个人主观见解做出见解,是褒义词。如《孟·尽心》征者,上伐下也。与《左·襄二十五》齐崔杼师师伐我北鄙。“征、伐”均指“军事进攻,但“征”为褒义词,一般指上攻下,有道进攻无道。“伐”在上古是中性词,用于诸侯之间,不限于上对下使用武力,也不限于有道对无道,只表示一种公开的军事进攻。

除上述辨析方法外,还可以从以下方法去辨析近义词。比如从语域色彩辨析,“配偶/对象”,前者有法律语域色彩;从时代色彩辨析,“促织/趋织/吟蛩/蟋蟀”,前三者具有古语色彩,“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其实“促织/趋织/吟蛩”在古诗词中指蛐蛐;从形象色彩辨析,“凉/ 清凉”,“清凉”比“凉”更具有触觉的形象色彩。

以上所谈的辨析方法,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想依靠其中的一种手段解决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尽可能把不同的辨析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在近义词辨析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

近义词辨析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修辞教学就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应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本文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描述的知识积累,多样化的辨析角度,有泛泛而谈之不足,但如果能将它们“充实于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应该会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语体近义词辨析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找找近义词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