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腾
摘要:我国的语体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苏联影响后不断发展,本文讨论的是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首先明确了语体学发展的情况,确定语体的定义和我们要讨论的语体概念,在此范围内讨论语体得体性,从其概念、原则到主体性变异性进行讨论。最后探讨禅宗孔子语录的特殊语体形式。
关键词:语体;得体性;言语交际
一、语体概说
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語言。其学生巴利受其影响最先提出建立“语体学”,并在著作《法语修辞学中》明确了语体的概念和范畴,他认为语体是言语交际过程中感情色彩与社会与环境的关联文体。从而开创了学界对于语体的研究。
中国有关语体学的研究可追溯至古代。那时的语体和文体的概念并不明晰,语体更多的是诗人学者们写诗做文章时对语言风格产生的概念。自魏晋南北朝起开始对文章风格进行评述,而后不断发展,学者们对于不同语言特征的文章风格不断明晰界定,直至刘勰的《文心雕龙》后,文体(语体)的清晰的框架系统已经确立,文体(语体)学理性框架正式建构。
五四运动时期,学者们将文体与文言文相对,概念等同于现在的白话文。蔡元培在《在国语传习所的言说》中写道:“语体文:文章的开始,必是语体;后来为要便于记诵,变作整齐的句读,抑扬的音韵,这就是文言了。”这时,对于“文体”与“语体”的概念依旧不明确。
随着语言学不断发展,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语体意识开始觉醒,将视野从文章语言风格的研究转向语言应用的范畴。受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修辞学的影响,他们关注到了“修辞学”与语言风格的关系,并建立的语体学这门学科。在汉语语体学五六十年的研究中,语言学者们对于语体的定义总有分歧,如“语言特点体系(综合)”说、“语言风格类型”说、“功能变体”说、“词语类别”说等等。
本文参照唐松波《文体、语体、风格、修辞的相互关系》中对于语体的界定,“语体是由于交际方式和活动领域的不同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认为语体的概念是:全民语言在不同交际领域和交际范围内进行功能分化的言语变体。强调活动领域、交际过程多于语体的影响。比如北京方言中,语气词多,多呈现出夸张的语体效果。山东人常常使用倒装句,呈现出了另外的语体效果。
我们从在这个语体概念下进行讨论,探究言语过程中语体的得体性。
二、语体得体性
(一)语体得体性的概念明确
提到语体的得体性,很多人会将其与语言的得体性混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一致,我们要明确的是,语言得体性某种意义上是言语交际的最高要求,而我们讨论的语体的得体性的概念更为狭义,表现为:必须在言语交际的动态性环境中实现,符合的语体规范,有特定的交际领域,以及交际双方相对平衡。
(二)语体得体性的原则
1.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
语体得体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合作原则,在有共知信息的作用下,言语双方进行信息交换,并遵循合作原则发言,最终实现意义的协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对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解,大家谈论索绪尔、布菲尔德、萨丕尔都是遵循合作原则,而若有人提到马云、周杰伦等无关紧要的人,则是违背了合作原则。
2.交流信息的有效程度
语言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信息有效的传递。而言语过程中语体的得体性越高,其沟通的效率就越好,反之,不得体的语体应用于语言环境中往往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公文语体之所以特别讲究格式语言的规范也是因为公文语体的格式有助于公务交往,准确、清楚、简明地传递信息,口语语体更为随意,适用于交际双方更便捷快速的沟通。
语体的适配性更加重要,对于同样群体使用恰当的语体也是一种得体性,也更加提升交际效率,提高沟通的有效程度。
3.主体性原则
语体得体的讨论,对其主体的关注不可缺少。说话者综合素养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决定了语体的得体性的高低。在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的知识、技巧、阅历必不可少,但得体性作为重要因素需要更加看重说话者的综合素质,因此主体在语体得体性的讨论中至关重要。当然主体原则也包含了交互双方要适应语体角色。这也就涉及到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不同言语社团有着不同的语体应用。盗贼群体就存在“黑话”语体,财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也有着不同的语体应用。
(三)语体得体的偏离性
我们研究的语体得体规范到头来也只是抽象的、概括的语言概念。运用到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就会出现极具个性化的与其概念相偏离的情况。学界通常把其分为:正偏离与负偏离。这两种偏离都不符合常规,起到的效果也不同。
1.正偏离
语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传统语体的使用过程当中,使用者不断突破规范,不断注入其新的内涵,帮助语体的发展演进。比如新闻语体风格的转变,从早期形成的新闻八股体与歌功颂德的新闻语体形式逐渐转变为去政治化术语,结构化叙事的风格,减少了冗长的宣报式的新闻语体的应用,提高了新闻播发的效率。是一种语体得体性的正偏离。换言之,新闻语体风格的变化,对旧语体的形式的偏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语体得体性的发展。
2.负偏离
负偏离语体风格对于语体得体性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对话双方没有把握好语体的范畴,过于夸张的偏离成就了错误的语体,会制造出失误或者误会。比如在正规的会议报告中,出现网络流行语,无益于报告的完成。再比如老师让用“果然”造句,答为:我先吃苹果,然后吃米饭。这样的造句同样偏离了原意,与“果然”一词无关。这种负偏离不符合语体得体性的发展,同时也会限制于言语交际的效率。
(四)语体的变异性
如今网络流行语的异军突起,也对语体产生影响,新兴的语体与传统语体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如:“元芳体”:陈述任何事件,结尾都以“元芳,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为结尾,与正常的行文规范不同,充满趣味性与恶搞精神。同样的还有“知乎体”,大多都以:如何评价xxx、xxx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怎么理解xxx这样的语体开头。另外,还有病句矛盾的形容语体:她美的祸国殃民、他兢兢业业的打游戏。
这样的语体变异形式直观来看不符合正常的语体形式,不符合言语规范。虽然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增加趣味性,但如果被尚未有判断能力的中小学生运用到语文的学习中并不利于成绩的获得。这样迅速流行的网络语体具有“时效性”,在流行一阵过后就几乎不见踪迹,更新换代频率极快,对此我们抱着理性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即可。
三、结语
语体学的研究仍是语言学研究中较新的方向。语体作为长期的语言运用后的结晶,受语境制约程度深,与传统的语言研究不同,我们由此方向选择交际需要的词汇、语音、语法等,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138.
[2]郑荣馨.论语体的得体性[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1):1.
[3]李熙宗.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4]郑荣馨.论语体得体的文化性[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5]丁金国.语体风格的认知结构[J].烟台大学学报,2004(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