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 要: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数学教师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本文从数学生活化的背景及意义谈起,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来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围绕着中职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本位的宗旨。职业教育在本质上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较大的差异性,中职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的应用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教师的教学资料为出发点,采用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对数学与实际生活中联系的有效分析,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其深刻认识数学价值所在[1]。当前的大部分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于枯燥无趣的数学课堂有很大的畏惧心理,这必然成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爱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最大障碍。因此,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要探索适用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的元素与中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摸索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和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并掌握。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趣实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和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讨论、游戏等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小组协作,为数学课堂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讲解平面基本性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门窗让学生观察:过門轴上三点有几个平面?通过移动门的位置学生们可以看出,此时可以确定无数个平面;如果是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时,通过观察此时只有一个平面。因此得到平面基本性质的结论。再比如,在讲授分段函数的应用举例时,通过学生熟悉的缴纳水费问题,通过讲解计算理解分段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用户不同的用水量应缴纳的水费不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2]。
(二)在数学生活化的同时也让生活能够数学化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中职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利用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真正实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工具作用。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传说一个国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大臣要在象棋的棋盘上放麦粒,按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结果国王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也不够。各个格的麦粒数实际上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大臣所要的奖赏就是这个数列的前64项和.这是一个数量相当大的数目,国王很难兑现[3]。数学教师完全可以把有些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做到寓教于乐。 (三)师生合作,开展游戏,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协作能力。例如,在讲解排列组合这个比较抽象又易于混淆的概念时,找5名学生代表照相,分析共有多少种排法?学生们思维特别活跃,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主动提问,共同探讨解决,在游戏中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展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结语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和专业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慧娟.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现代职业教育[J].2016(8):38-38.
[2] 龚静梅.以情促学,以境导学——创设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成功案例[J].数学教育研究,2015(13):150-151.
[3] 李广全 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2013年7月第2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