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芳
摘 要:“PLC原理及应用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对PLC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PLC;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一、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力市场供应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但是事实上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等原因,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进入企业工作。因此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三个教学阶段。
(一)初级阶段——培养兴趣,提高认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高专学生很多学生对复杂一些的或者是不感兴趣的问题是采取拒绝的态度,所以课程的开始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中。
在第一堂课,一定要讲清楚PLC原理及应用技术是现在控制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企业最急需的实用技术。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从事PLC技术相关工作的学生到我的第一堂课来,由他们来讲解PLC技术运用到哪些方面,怎么运用。第二堂课,我们会到实验室里去,在实验室里面,我也学生们列举PLC在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比如:电梯控制、交通灯控制、流水线皮带控制、电动机控制等,并且通过实验装置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看见PLC技术运用。
(二)中级阶段——项目教学法、案件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将PLC的工作原理、结构与特性、设计和编程融入到典型应用案例里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学了理论知识以后,根据工程实际问题分组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模拟实现工程控制的全过程,做到学以致用。图一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闭环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尤其是在讲指令讲编程的部分。通过不同的指令来实现相同的项目,学生对指令、对程序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阶段——综合项目运用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指令的用法,根据实际企业的用人要求,我们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掌握各种低压电器的安装与调试技能,能够用PLC技术实现控制要求;掌握各种常用的控制电路,与PLC控制相结合;掌握PLC的IO接线图;掌握PLC的通信;掌握PLC与变频器、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综合运用等。通过这些综合项目的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到企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手段改革
(一)合理的安排教学流程
我们學校是在完成了电机与拖动,中级电工实训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PLC原理及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有高级维修电工,楼宇智能化技术。学生通过中级电工实训对各种低压电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线路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PLC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习起来能够感觉知识内容的连贯又比较容易掌握和接受。
(二)理论实践合理安排
PLC原理及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另外高职高专的学生爱动手不爱上理论课。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动手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学会使用PLC。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课时比例由原来的2:1调成1:1。
(三)改进实验实训方式
传统的实验方式是实验指导书写的很详细,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搬书上的程序就可以把试验完成,这样的方式学生没有太多思考的空间。现在我们以项目的实现进行改进,实验指导书只有项目要求,学生需要自己写程序,调试程序。这样学生有很多思考空间,不同组别的同学写出来的程序也可以不一样,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性。对于不同的同学,指导老师会进行提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结束语
课程改革跟整个教学改革一样,就是要改变思想、改变观念,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学生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做出课程改革,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春斌.PLC基础及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 张霞,周志勇.关于高职《电器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电子制作,2015,(8):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