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在小儿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2019-10-16 23:32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张聪聪贾秋平卢亚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植入式置管锁骨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张聪聪 贾秋平 卢亚芳

对于年幼的恶性肿瘤患儿,常用的静脉化疗方式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植入式静脉输液两种,都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我院对96例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儿分别采用上述两种静脉化疗方式并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肿瘤化疗患儿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62±0.58)岁。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74±0.63)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初次接受化疗治疗,化疗用药: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以及多柔比星,每次化疗联合应用2~4种药物。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使用导管穿刺患儿的外周手臂静脉,经心脏大静脉输送药物,避免了和手臂静脉相接触。大静脉血流速度快,能够稀释血药浓度[1],减轻了对患儿血管的刺激和损伤。置管后,通过X线片检查导管的位置,按时换药、清洗输液软管。

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使用配有三向瓣膜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美国巴德公司生产),型号:7.0For、8.0For。操作如下:在患儿锁骨中外的1/3处穿刺;局部麻醉,使用穿刺针穿刺锁骨下静脉,把导丝朝着上腔静脉的方向推进,然后撤回穿刺针,把穿刺鞘与扩张器同样沿着导丝的方向推进,推到血管内,进入锁骨下静脉。然后撤掉导丝及扩张器,但留下穿刺鞘,经穿刺鞘,将导管放到静脉内,注意导管不能进入到颈内静脉,让导管头端处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相交处;建立皮下隧道与皮袋,固定好注射座。注射座最理想的位置应位于锁骨下窝,注射座埋到皮下组织的0.5~1.5cm[2],连接注射座、导管,穿刺注射座见回血,确保导管通常后缝合,1周后拆线。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检查患儿的血小板、白细胞与出凝血时间。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植入式静脉输液的方法、效果、优点与注意事项。针对患儿出现的害怕、哭闹、抗拒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儿交流,通过讲故事、玩具、做游戏等方式拉近和患儿的距离,减轻患儿的陌生感;同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使之明白植入式静脉输液不会影响患儿的日常活动,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预防了化疗药物对患儿血管的刺激与损伤。②术后:积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与出院指导,将注意事项与健康知识简单的写在卡片上,方便家属携带和查看。告知家属若患儿穿刺部位疼痛、红肿或者出现输液不畅症状,应立刻来院检查。记录输液港的冲洗时间,1次/月,冲洗过程中使用无损伤针,叮嘱家属看护好患儿,避免穿刺肢体的剧烈运动,以免导管扭曲,注射座翻转。

附表 两组患儿的置管情况比较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于患儿出院前向其家属发放问卷调查满意度,一级满意:<50分;二级满意:50~85分;三级满意:>85分;随访半年,统计导管存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置管情况比较,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儿更适合植入式静脉化疗治疗,优点是防感染效果好、便于操作,皮下穿刺很好的保护了血管,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身心痛苦,导管的维护也相对简单。但两种置管方式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应详细了解、评估患儿的个体情况、症状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发挥出不同置管方式的优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与化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植入式置管锁骨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护理的对比研究
体内植入式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呵护锁骨皮肤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高龄淋巴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例护理体会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锁骨中段骨折的处理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