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15-01-21 06:25徐瑞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置管血液透析

徐瑞芳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84-01

近年来,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且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是急诊患者、短时血液透析患者和难以建立血管内瘘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1]。对比观察两种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对比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18~82岁,平均(587±172)岁。97例透析患者中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42例,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85例,包括: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1例糖尿病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痛风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12例,包括5例外伤、术后急性肾衰竭,3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继发性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梗阻性肾衰。静脉置管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两种静脉置管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4h/次,3次/w,普通肝素抗凝,每次超滤量均<5%体重,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其中颈内静脉插管法首选右侧,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找到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穿刺点选择三角区的顶角,向同侧乳头方向并与水平面呈45°进针,4~5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注意进针时避免向中线方向,以免损伤颈内动脉。股静脉插管法左右均可,患者取平卧位,大腿外旋外展,膝关节稍屈曲,取腹股沟以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界点下方20cm处、股动脉内侧05~10cm为穿刺点,进针时与皮肤成20°,刺入5~6cm最佳。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即从静脉留置导管至拔除导管时间;并观察置管后即刻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出血、误伤动脉、感染、导管堵塞等。另外采用Daugirdas 公式[2]对透析效果评价:透析充分性(Kt/V) =-In(R-0008×t)+(4-35×R)×UF/W, 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h),UF是超滤量(L),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kg)。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的保障,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血管通路大致分为永久性及临时性两种,前者主要指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后者主要指直接外周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外周表浅血管直接穿刺对患者痛苦大,容易出现血肿,且血流量不易保证,同时容易破坏血管,给日后造瘘行永久血管通路带来困难。中心静脉置管则具有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血流量充足保障、透析充分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3]。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主要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三种方式。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操作难度和风险较大,易出现血气胸等并发症,一般情况下不做推荐。股静脉位置较表浅,表面定位清楚、管腔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结构;且血流量大、远离心脏,一直是临床中穿刺的首选部位,也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但股静脉置管位于腹股沟处,污染几率高,不易保持清洁,不便于观察及护理,因此易发生导管出口感染;另外由于下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导管贴壁、堵塞、打折等并发症。颈内静脉它不受活动影响、感染可能性小、便于观察护理,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患者的恐惧度较高,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障碍而不易平躺,同时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4]。

研究结果显示,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临时置管的即刻并发症与透析效率近似,但颈内静脉置管的时间明显更长,这可能与其发生感染、导管堵塞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关。因此,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石丽丽,王夏莲.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2]Dangirdas J T.The post:Preplasma.vrea.nitrogen.ratio to estimate Kt/v and NPCR:Mathematical.Modeling[J].lnt J.Artif Organ,1989,12:411-414.

[3]唐朝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插管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975-977.

[4]张婷,甘贤泽.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5):118-120.

(收稿日期:2014050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84-01

近年来,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且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是急诊患者、短时血液透析患者和难以建立血管内瘘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1]。对比观察两种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对比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18~82岁,平均(587±172)岁。97例透析患者中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42例,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85例,包括: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1例糖尿病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痛风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12例,包括5例外伤、术后急性肾衰竭,3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继发性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梗阻性肾衰。静脉置管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两种静脉置管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4h/次,3次/w,普通肝素抗凝,每次超滤量均<5%体重,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其中颈内静脉插管法首选右侧,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找到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穿刺点选择三角区的顶角,向同侧乳头方向并与水平面呈45°进针,4~5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注意进针时避免向中线方向,以免损伤颈内动脉。股静脉插管法左右均可,患者取平卧位,大腿外旋外展,膝关节稍屈曲,取腹股沟以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界点下方20cm处、股动脉内侧05~10cm为穿刺点,进针时与皮肤成20°,刺入5~6cm最佳。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即从静脉留置导管至拔除导管时间;并观察置管后即刻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出血、误伤动脉、感染、导管堵塞等。另外采用Daugirdas 公式[2]对透析效果评价:透析充分性(Kt/V) =-In(R-0008×t)+(4-35×R)×UF/W, 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h),UF是超滤量(L),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kg)。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的保障,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血管通路大致分为永久性及临时性两种,前者主要指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后者主要指直接外周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外周表浅血管直接穿刺对患者痛苦大,容易出现血肿,且血流量不易保证,同时容易破坏血管,给日后造瘘行永久血管通路带来困难。中心静脉置管则具有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血流量充足保障、透析充分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3]。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主要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三种方式。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操作难度和风险较大,易出现血气胸等并发症,一般情况下不做推荐。股静脉位置较表浅,表面定位清楚、管腔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结构;且血流量大、远离心脏,一直是临床中穿刺的首选部位,也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但股静脉置管位于腹股沟处,污染几率高,不易保持清洁,不便于观察及护理,因此易发生导管出口感染;另外由于下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导管贴壁、堵塞、打折等并发症。颈内静脉它不受活动影响、感染可能性小、便于观察护理,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患者的恐惧度较高,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障碍而不易平躺,同时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4]。

研究结果显示,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临时置管的即刻并发症与透析效率近似,但颈内静脉置管的时间明显更长,这可能与其发生感染、导管堵塞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关。因此,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石丽丽,王夏莲.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2]Dangirdas J T.The post:Preplasma.vrea.nitrogen.ratio to estimate Kt/v and NPCR:Mathematical.Modeling[J].lnt J.Artif Organ,1989,12:411-414.

[3]唐朝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插管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975-977.

[4]张婷,甘贤泽.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5):118-120.

(收稿日期:20140501)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2例和股静脉置管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导管堵塞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84-01

近年来,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且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是急诊患者、短时血液透析患者和难以建立血管内瘘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1]。对比观察两种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对比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1例;年龄18~82岁,平均(587±172)岁。97例透析患者中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组42例,经皮股静脉置管组5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85例,包括:5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1例糖尿病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1例痛风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12例,包括5例外伤、术后急性肾衰竭,3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例继发性肾病引起的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梗阻性肾衰。静脉置管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两种静脉置管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4h/次,3次/w,普通肝素抗凝,每次超滤量均<5%体重,并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其中颈内静脉插管法首选右侧,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找到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穿刺点选择三角区的顶角,向同侧乳头方向并与水平面呈45°进针,4~5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注意进针时避免向中线方向,以免损伤颈内动脉。股静脉插管法左右均可,患者取平卧位,大腿外旋外展,膝关节稍屈曲,取腹股沟以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界点下方20cm处、股动脉内侧05~10cm为穿刺点,进针时与皮肤成20°,刺入5~6cm最佳。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即从静脉留置导管至拔除导管时间;并观察置管后即刻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出血、误伤动脉、感染、导管堵塞等。另外采用Daugirdas 公式[2]对透析效果评价:透析充分性(Kt/V) =-In(R-0008×t)+(4-35×R)×UF/W, 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h),UF是超滤量(L),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kg)。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的保障,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血管通路大致分为永久性及临时性两种,前者主要指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后者主要指直接外周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外周表浅血管直接穿刺对患者痛苦大,容易出现血肿,且血流量不易保证,同时容易破坏血管,给日后造瘘行永久血管通路带来困难。中心静脉置管则具有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血流量充足保障、透析充分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3]。

根据穿刺部位不同,主要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三种方式。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操作难度和风险较大,易出现血气胸等并发症,一般情况下不做推荐。股静脉位置较表浅,表面定位清楚、管腔粗大、位置固定、走行直,周围无重要结构;且血流量大、远离心脏,一直是临床中穿刺的首选部位,也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但股静脉置管位于腹股沟处,污染几率高,不易保持清洁,不便于观察及护理,因此易发生导管出口感染;另外由于下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导管贴壁、堵塞、打折等并发症。颈内静脉它不受活动影响、感染可能性小、便于观察护理,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患者的恐惧度较高,部分患者因心肺功能障碍而不易平躺,同时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4]。

研究结果显示,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临时置管的即刻并发症与透析效率近似,但颈内静脉置管的时间明显更长,这可能与其发生感染、导管堵塞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关。因此,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在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可作为主要的临时血管通路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石丽丽,王夏莲.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2]Dangirdas J T.The post:Preplasma.vrea.nitrogen.ratio to estimate Kt/v and NPCR:Mathematical.Modeling[J].lnt J.Artif Organ,1989,12:411-414.

[3]唐朝辉.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插管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975-977.

[4]张婷,甘贤泽.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5):118-120.

(收稿日期:20140501)

猜你喜欢
置管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士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前评估的认知与实践的现状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CT定位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