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

2019-10-14 05:06:58李一鸣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硬纸板公倍数一节课

◇李一鸣

2013年,在湖北武汉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深圳市的骆奇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在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2 位教学精英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初识骆奇老师,他在深圳市罗湖区一所边远学校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他的一节说课,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很有想法。当时我心中暗喜:后生可畏,这个年轻人很有潜力。而后,我以他的那节说课为例做了一次“如何说课”的培训。没过几天, 在一次球队活动中又偶然遇到骆老师,他一边跟我打招呼,一边从球包中掏出一份稿子,说:“李老师,听了您上次的指导,收获很大,我将稿子改了改,请您帮忙看看。”就这样,每次打球除了在场上切磋,场下还要在休息时见缝插针帮他改稿子。正是有了这样的坚持,不久,他就获得了深圳市说课比赛的一等奖。

后来他到了另一所学校任教,我又听了他几次课,那时的他正在快速成长。

一天,他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我,他刚刚准备了一节课,自己感觉挺有意思,想让我过去指导指导。这么努力的小伙子,我怎能拒绝?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他上那节课时的情景。一开始,他拿出两块硬纸板,一块是正六边形,一块是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硬纸板上画有一只可爱的猴子,猴子的尾巴在正四边形硬纸板那边(如图1)。用两块硬纸板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后,他问学生:“沿正六边形的边缘转动(向同一个方向翻转)正四边形,猜一猜,转动几次尾巴能重新接回?”学生猜了好几种不同答案,有猜5 次的, 有猜6 次的, 他不置可否。“究竟要转动几次呢?”他操作图形进行验证,最后大家发现都没猜对。哈哈,好玩!这样的游戏就是让听课老师来猜也未必能猜对!这时,我也还没弄明白他要讲什么数学内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图1

他将操作数据记录下来后,接着说:“刚才可能有些同学没看清楚, 我们在电脑上也来玩一次。”电脑上出示正八边形和正五边形,上面画了一个松鼠,尾巴在五边形上,如图2。“转动正五边形,转动几次尾巴又能重新接回?”学生受第一次游戏的影响,纷纷猜16 次。他在课件上转动图片,大家发现又没猜对!有意思,能想到这个游戏,还能把游戏用到课堂上,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

图2

后来发现,这节课他要讲的是“公倍数”一课,他想先通过玩游戏得到数据,再引导学生研究数据,顺势给出公倍数的概念,最后再引导学生研究找公倍数的办法。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当时看来,创意虽然很好,但在教学方式、流程、过渡、语言、教态、课件、教具等方面都还有些粗糙。

课后,我与他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过了几天,他又找到我, 说根据我的建议又改进了这节课,想让我再过去听听。

就这样,每隔几天他就找我去听课,每次都有一些改动,有些改动很大,效果也很好。他跟我说:“自己的想法到底在课堂上行不行得通,还是要试教才最能说明问题。”两年的时间,他将学校能上这个内容的36 个班都试了个遍。有人问他:“一节课上那么多遍烦不烦?”他说:“不烦,还挺有意思的。其实没有两节课是完全一样的,每一节课对自己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经历着一次一次的打磨,“公倍数”这节课也在不停地进化。原来设计的玩两次游戏进化到玩三次游戏,学生玩得更过瘾;原来的问题串模式进化到“大问题”模式,问题更有探究价值;原来的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组织教学,进化到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课堂更开放,教学更艺术;原来的不时“卡壳”的语言进化到比较流畅,出现意外生成也能较好地应对。 课件与课堂的结合越来越好,听课老师随时可以通过课件的展示了解课堂的进展;教具、学具制作得也更精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就这样,他凭借此课拿下了深圳市赛课一等奖。这样有创意的一节课,我决定让他代表深圳市参加省里的赛课,再争取去全国交流的机会。

为了渲染现场氛围,我们还要设计一个适合他的课前暖场环节。骆老师有两段受人称道的经历。2010年,他从成都出发沿川藏线全程骑行到拉萨,行程2300 多千米;2011年,他又孤身一人从新疆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爬上昆仑山、翻过喜马拉雅山脉沿新藏线再次骑行到拉萨, 行程4500 多千米! 他设计先把这段经历与孩子们进行分享,再进行谈话。试了几次,经历确实很精彩,但谈话却不出彩,谈话内容是以骆老师的旅途趣闻为中心,但骆老师的亮度太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离比赛还有一个星期时,还是没有找到突破口,大家都很着急。最后一次试教时,他在播放完课前谈话视频材料后,没再跟学生谈论大家都想了解的旅途趣闻,而是话锋一转,问道:“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的是骆老师个人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的经历。你们有没有自己觉得很骄傲、很自豪的经历呢?也跟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经历只是一个引子,话题最终又落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主动分享、做主角,让学生闪闪发亮!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成功之时, 不知不觉满脸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这样的设计自然是更加适合的。

最终,“公倍数”一课在全国赛场亮相的时候,全场三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可见课堂效果之好。这节课的创意、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打动了全场的专家评委,骆老师的经历、个人魅力、气场征服了全场听课的老师。这一次赛课,我们出“奇”制胜!

拿下骄人的成绩后,骆奇老师并没止步于有了这样一节成功的课例。每年,他都坚持推出一两节精心打造的全新课例。正是他这样坚持不懈的求索,才有了在全国各地大型观摩课活动中近百节课的呈现。

在一场场公开课的磨炼中,骆奇老师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更快更全面地发展着。

猜你喜欢
硬纸板公倍数一节课
硬纸板老鼠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站立的花
硬纸板变存钱罐
托马斯的一节课
学生天地(2018年17期)2018-07-09 01:33:24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