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恒 贝纪宏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妥善、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也成为管理者和学者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某高校发生的一例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为例,结合事件处理过程和总结,浅析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关键词:心理危机;抑郁状态;危机干预;辅导员
1 案例回顾
2018年1月20日晚,辅导员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学生希望寻求心理老师帮助,从短信内容看,学生杨某某已经尝试过自己调节,但现已无力再做努力,急需帮助。经与学生进一步交流,详细了解了其基本信息,得知學生已有极端想法(自杀)。
2 处理过程
得知学生想法,且通过短信交流觉察学生有求助意识,随之,辅导员立即与杨某某做出不实施极端行为的约定,同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当晚由辅导员陪同杨某某前往心理咨询中心接受评估和咨询,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立即对杨某某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经过初步评估后杨某某返回寝室休息,辅导员安排学生干部进行24小时轮流看护,防止意外发生;次日,辅导员陪同学生前往医院做心理诊断,确诊为抑郁状态。学校学生工作部相关领导会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针对诊断结果开会研判,最终商定采用遵照医嘱,通知学生家长到校陪护的紧急处理方案,并安排寝室同学24小时轮流看护。为避免学生情绪进一步恶化,未告知学生家长即将来校的信息,也要求家长暂时不与学生联系。家长到来前,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陪伴,极力安抚学生情绪。家长到校后,由辅导员先行接待,告知家长学校采取的系列措施、学生现状及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沟通过后,将家长带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与杨某某见面,将其移交给家长。第二天,辅导员陪同家长与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进行面谈,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希望学生继续在校读书,明确划分责任归属,并做出安全承诺。家长和学生均提出在校陪护一周,陪同学生复诊完成且无异常后离开学校。杨某某承诺按时服药,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访复查,目前情况稳定。
3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初探
此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事发突然,且学生已达到抑郁状态,甚至产生了自杀的想法,这对于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来讲无疑已产生巨大威胁。但事件的妥善处理既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又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其中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团队协作,明确分工。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依托坚强的团队配合及团队协作。当得知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危机干预需求时,须第一时间联系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下一步工作方案。此次危机事件虽然发生在晚上,但学校及学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环环相扣,使得危机事件得到较为平稳的解决。因此,“团队协作,权责明晰”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必行之路。
第二,发动群众,提升意识。此次危机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家长无法第一时间到校,在此期间,学生干部及寝室同学24小时不间断看护为事件平稳解决争取了宝贵时间。可以说,此次危机干预中,学生群体在协助辅导员老师干预工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学生逐渐有了“自助”、“助人”、“自救”、“救人”意识。
第三,建立档案,有据可查。此次危机事件中的学生在入学心理测评中筛查出来,从入学起已对该同学加强关注,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及时记录,做到有据可查,也成为干预工作迅速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四,畅通渠道、重点关注。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保持较亲近的关系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感受到“不好”的信号时能及时想到可求助的对象,发出求助的信息,作为管理者,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从而及时介入干预过程。
4 总结反思
虽然此次事件得到较为平稳的解决,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于学生基数大、教师专业性参差不齐等原因,仍旧处于难以全部解决的阶段,也是未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思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张利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少年学刊,2018,61-64.
[3]杨婷,谢刚,李垠.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定位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