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

2019-10-08 03:12杨占明
甘肃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主动性教学方式

杨占明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主动性;学习需要;教学条件;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091—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加之内容比较抽象使得目前许多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背诵上,部分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这门课程自身的魅力也被掩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需要作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驱力。目前,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且考试分值并不高,因此这些学生觉得在这门学科上花过多的学习时间,会对其他考试分值较高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对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不要只看眼前,而是要着眼未来,明确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要。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識内容,还要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促进其发展。又如,在讲解“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意义,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遵纪守法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及未来生活中需要的,通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需要,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根据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营造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

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态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隔着厚厚的交流屏障。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只能被动参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只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并不能形成相互间的信任。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树立“生本理念”,要围绕学情设计教学内容,并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惑。通过情感沟通,师生才能够打破身份的隔阂,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要让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如在讲解青少年遇到侵权时该如何处理这一内容时,教师鼓励大家结合自身经历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要找父母为自己维权;有的学生说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投诉;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直接到法院起诉等。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可从法治的角度一一进行讲解,并强调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调整。避免以单一的试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活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就很难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给予学生的心灵震撼和启发力度也不够。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示一些英雄人物的影音资料,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则能让他们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又如,在“敬畏生命”一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作知识的讲解,就显得十分枯燥,而通过故事大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敬畏生命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像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有着成本低、容易组织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主动性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