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兰琴
【关键词】 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071—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但随之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来防止两极分化的现象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学生因素。(1)学生的个体差异。人常说:十根手指头伸出来,长短不一。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的智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差异。有的孩子智商稍高一些,这就意味着他的接受能力就强,反之,智商稍低一些的孩子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每一节课都会比别人慢半拍,加之学习方法不当或不知道及时温故知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两极分化”。(2)学生基础较差。一些学生在低年级时没有打好基础,这样在高一级上课的时候,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比较弱,数学知識本身就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不懂的或是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就会积聚成一个大疙瘩,进而导致“两极分化”。
2.家长因素。家庭教育问题是导致农村学生两极分化的又一外在因素。由于受教育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未能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家长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在现实中,许多农村家长并不顾及到子女的自尊心及其个性发展,只知一味地求全求好,却忽略了子女的点滴进步。对于犯错的孩子更是不惜批评,甚至采取不打不成才的粗暴态度来对待其子女,这就会极大地伤害初中生们的自尊心。这不仅无法改变子女的不良行为,反而还会容易强化这一不良习惯。
3.教师因素。在教师执教的能力方面,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教得好,但是对于学生接受的盲区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往往会造成教师教得非常卖力,但是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另一种就是由于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因自身对教学知识的把握不足,也会使得教出来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零零散散,抓不住课本的重难点。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数学课堂本就是枯燥的,再加之教师讲课也无章法可言时,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就会愈发明显。
二、克服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方面。笔者接手这个班时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个性也渐渐独立。笔者发现:如果在课堂上他们能听懂老师说的教学内容,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激增。因此,每堂课的教学教师都要关注差异,注意让学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教学时,笔者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小冬上学》的故事情景。通过创设讲故事的情景,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循环是一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很多次的现象”这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有了兴趣,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由此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2.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当今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要想教好课,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然而,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还必须注重学习教育理论,探索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个性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实际,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要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同时,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帮助,千万不可因赶进度而对学生学的情况置之不理,致使部分学生因不能及时掌握而成绩越来越差。
3.家校互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意识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实际行为。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学生的家长,定时进行家访,并友好地接待家长的来访,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向家长反映,促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之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校内情况,让家长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并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204)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