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课文。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老师撰写了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以衡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要仔细加以考量。
【关键词】《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的课文。在母亲逝世后,朱德撰写的回忆性散文,用平静的叙述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本文通过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帮助教师理解这篇课文。
一、《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高效的课堂教学从目标设计开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合理、灵活和有层次性。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分为三点:第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第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用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典型形象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记叙 的方法;第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中来拟定教学目标。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说:“文学作品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并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学鉴赏中学习并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鉴赏某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接触回忆性散文之初,学生应该学习并学会回忆性散文的特点。第一个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全文以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典型形象选材,以母亲勤劳的典型为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第二个教学目标仍属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更加清晰的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第三个教学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在母亲逝世之后撰写的纪念性的文章,写作手法平实,感情真挚,目的是学生要理解朱德用质朴和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觀的学习,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逐步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
这个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表述详尽细致,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案例的目标设计不够简洁,在目标的表达上应该干净利落,以短句为主。第二,学生对目标的表现的具体程度没有说明清楚。“学习”是个过程性行为动词,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尽量采用明确的表结果的词语。第三,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缺乏过程与方法维度,这样则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可以改为“通过朗读和讨论,清楚文章的表达方式,了解母亲的一生”。第四,用描述心理状态的动词来叙述教学目标。如“体会”这词用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含糊性,是难以观察和测量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改为“尊敬母亲勤劳的品格,理解朱德对母亲的深情”。
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该案例设计的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弄清文章的文体特征,一开始就让学生具有文体意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第二部分是明白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是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四部分是分别从内容和语言研读课文的三个部分,在这个部分教师反复运用朗读课文的方法,深入理解母亲的特点和品格,体会朱德对母亲的感恩。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案例有关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着重在弄清回忆录文体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分析同类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特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案例中的第二部分,先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案例中的第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初步感知文章,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和文章的记叙顺序,自己运用工具书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学习。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指出“能够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课标的要求。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做铺垫。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为详细解读课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领和点拨,再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了解母亲勤劳一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案例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回忆我的母亲》主要记叙母亲勤劳的品质,赞颂了母亲勤劳、宽厚、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要尽忠于民族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在此案例中,也是先让学生思考作者对母亲所含有的情感,然后再研读课文对语言仔细揣摩来深入体会,并深化主题。
三、《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通过四者的有机结合,实现最优组合,发挥最佳的教学功能。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课堂导入:通过提问《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引出作者朱德同志及其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第二步,指导预习: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的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第三步,研习课文:先介绍回忆录的特点,然后了解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其次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最后详细解读三个部分。第四步,回顾全文: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案例在导入新课时,先了解朱德的品质和写作缘由。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对作者进行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采用在预习中设计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先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研习课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前两个步骤都为此做铺垫,以至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深入文本。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文本,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最后一个环节使一堂课更加完整。《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起熏陶感染作用。”案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了解朱德同志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其次,通过预习,让学生概括母亲的美德。同时,教学过程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解析顺序,层层深入。先了解文章记叙的思路,然后对具体的文本在内容和语言上详细揣摩。在这个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作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案例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其一,课堂导入的问题比较复杂。导入要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又要直接引入课文。但是在案例中导入新课的时候提问《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引出作者朱德同志,提问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这样的导入显得不够清晰,对学生的吸引点也不够。其二,教学过程设计上在第一课时没有为后一个课时制造悬念,显得教学环节不够连贯。在第一课时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并完成了第三步中的概括各部分大意。但并没有引出第二课时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自学。
四、《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并获得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所使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基于教学目的创生出来的,一定的教学方法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在导入新课和演习课文环节都采用了讨论法,教师指导学生对“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等问题进行讨论。《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堂中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母亲勤劳的品质,理解朱德对母亲的深情。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性掌握,也对老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研习课文环节教师反复采用朗读法,包括学生齐读和代表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反复朗读,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朱德对母亲的深情。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检查学生是否有读错的字音。同时,反复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文章的情感,也能巩固学生对文本的记忆。但是在这篇教学案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琢磨感悟,并没有进行示范。而要求学生能够带着朱德的感情朗读这篇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体验,也更有助于朗读效果的发挥。
在课堂每一环节结束时都采用了归纳法,教师用更加切合文本的语言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的具体指导。同时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对课文进行归纳,利于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使整个课堂环节更加完整。这一方法极易造成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那么前面所采用的讨论法就会形同虚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还用了几个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预习。《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长时间的自学中得以提高。”案例中的預习以问题为前提,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总的来说,该案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也符合文本所要表达的朱德对母亲的怀念与深情的主题,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加以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忞.语文课教学设计经典案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粟俊,女,1995年生,侗族,湖南怀化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硕士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