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妮
摘 要:夏丏尊(1886-1946)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通过归纳其散见于教育文章中的阅读方法,可一窥先生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为当下阅读教学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夏丏尊;读书法;阅读
一、夏丏尊读书法概述
(一)学习文字的“形式”
“形式”指词语、句子和文章的语法结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先生认为,要从词、句、表现手法三方面入手“形式”的学习。
1.品情味,记词性
词的意义可以借助词典查找,其情味则需结合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来反复品味。例如“现代”和“摩登”,意思相近,情味却大不相同。另外,还应留心积累同一字或词的不同词性,词性不同,其用法和所含意味就有所不同。
2.归纳句式
留心句式,注意积累归纳,既便于理解文章,也有利于写作。另外,还要积累常用句式,这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句子不仅要单独品味,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弄清句子和句子的关系,体味其中的意蕴变化和逻辑关系。
3.透过“表现手法”品味“思想感情”
阅读中要注意体味作者这种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情感。同一个意思,表达方式不同,其所代表的情感色彩便有所不同。例如“张三是个酒徒”一句带有对张三的谴责,而“酒是张三的第二生命”则强调酒对于张三的重要性,并没有表现出说话者对于张三喝酒的态度。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
理解是从语言文字的内容和“形式”入手,鉴赏则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弄清楚书中“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先生提出了三个鉴赏思路:
第一,“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即让读者把自己与作者放在同一写作情景中去,思考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如果是“我”来写,“我”将会怎样处理?通过对比,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表达方式的魅力所在,更能发现作品的美。
第二,于反复阅读中见真意。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通常在读第一遍时,人会急切想知道后续情节,故而只重内容,多是略读;但到读第二遍、第三遍时,会越来越从容,书的好处也就越来越容易被发现。
第三,借鉴参考前人的鉴赏,发展自己的鉴赏能力。在读整本书时,参考前人的书评是很有必要的,但前人的鉴赏结果也有好有坏,最主要的是“自己须由此出发,更用了自己的眼识去鉴赏,切不可为所拘执。”
(三)“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
学习一篇选文,除了研读其本身,还要“由此出发,作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其知识。”比如学习《桃花源记》,除了文法文句上的新知识,“还可借以知道记叙文的体式,晋文的风格,乌托邦思想的一斑,陶潜的传略,近代的状况,等等。”这种“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延伸”的方法,可暂且称为“发散式”读书法。
(四)熟读成诵
学习语言文字,“读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朗读,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味、领略文章的“形式”和美,“发见本篇前后的照应,和别篇文字作种种的比较。”
(五)遵循閱读顺序
先生认为应先从小的方面入手阅读,积累足够的原始概念之后,再去阅读有深度的综合性著作。例如先读《庄子》,再去翻阅《哲学史》中关于庄子的部分,读了《论语》等再去翻阅《哲学史》中孔子的部分,先生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把小钱串在钱索子上”。通过这种“串联式”读书法,读者不仅能在阅读中加深对于某一方面知识的认识,积少成多之后,还会在头脑里自然形成一条知识链,甚至织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夏丏尊读书法对当下阅读教学的启发
(一)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先生读书重视“圈点勾画”,常把自认为重要的地方标记出来,不时翻阅回味,加深认识,更新感悟。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着学生“不动笔”,或者“不会动笔”的情况。学生没有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不能把自己的疑问、收获落实成文本,这既不利于进行有效思考,也无法加深对所读文本的印象。
语文老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标注文章重点,批注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和感受,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上订正解疑,课后反思回味,与文本通过笔尖进行对话交流。
其次,要养成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先生对课外读物的态度是“精读少数,略读多数”。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精读优秀作品,其他书籍则抱着“参考”的目的进行略读,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形成独特的阅读体系,既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又有迅速查找资料的能力。
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适合的课外读本,养成留意相关资料的习惯,最终学会自主阅读,读出乐趣、读出自己的见解。
(二)掌握必要的读书方法
首先,要注意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精读法与略读法,并能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重视朗读法的应用,让学掌握不同文本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并能在课外阅读中自主运用,于反复品读中发现名著之美。
最后,“发散式”与“线索式”读书法相结合。“发散式读书法”以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本书为立足点,向外拓展探求,以扩大知识面;“线索式”读书法则是用一本综合性著作将各种小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链,以加深知识的深度。将这两种读书法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发展,通过阅读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夏丏尊精品选》[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
[2]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十九)》[M].中华书局
[3]姚明恩.小学作文教学法[J].教育杂志,1915(1)
[4]邓露兰.朱子读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5]陈曦.周永年《先正读书诀》对古代读书法的精华阐述[J].兰台世界,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