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清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备语言色彩与人文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背景下,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为主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小学是学生智力发展与习惯养成的基础时期,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要始终坚持结合教材要求与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对聋校语文教师教学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聋校语文;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与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相关的基础品格与必备能力。在聋校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知识、思维情感品质与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上述品质的培养策略,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其思维的提升与发展。下文主要从创设情境、问题启发与拓展实践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情境导学法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新颖的图像、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教材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其认知水平。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的单一讲课方式,使得教材内容更为生硬、抽象,不利于学生形象理解,长期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甚至形成“厌学”心理。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以多媒体为首的教学辅助工具逐渐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更符合小学生独特的心理认知特点。例如,在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由于地域条件与文化差异的限制,学生对泼水节的了解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等问题。由此,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一段傣族人民泼水节情形的视频,使学生调动自身情感融入到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将泼水节的来历、意义与庆祝方式一一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使其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以此作为教学导入,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随后,在进一步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根据视频的记忆进行图文联系,由此为文字赋予实际意义,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这样教学,能使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设置问题诱思式引导,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问题诱思式教学是新课改之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调动学生思考,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串联,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传统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引导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促进其思维发展,还能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更能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例如,在学习课文《三个儿子》时,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父母夸赞孩子的视频,并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被妈妈夸赞过呢?你是什么心情呢?”使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以此为后续学习做铺垫。随后,在进行课文阅读时,教师首先根据原文内容设置几个有关问题,比如“三个儿子各有什么过人之处?”“哪一个儿子身上更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何文章最后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通过上述问题将文章情境串联起来,并使学生按照问题的引导自主完成对文章的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最后,教师可再次提问学生:“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道理或品质?”以此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并使学生融入自身看法,通过对比,学到其中孝敬父母的美德。
三、创新教法,改进学法,学中悟学,着力培育学生善学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科教法和学法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不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不注重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形成善学素养,严重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这一核心问题。事实上,不少学生往往通过被动接受、简单重复、机械记忆等方式得到了高分,却掩盖了他们在学习方式、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缺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积极培育学生的“乐学热情”,还要探索培养学生“善学能力”的策略。
四、合理进行延伸式拓展,发展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的建立与发展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语文知识有浓厚的文化联系。在聋校语文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以教材内容为主,加之小学时期学生生活经验与阅历比较匮乏,对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理解起来相对吃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进行合理的知识文化扩展,以教材内容为主,联系生活实际或历史背景进行补充,这样既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使学生建立相应的情感或技能,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电话、点灯等图片,并提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的吗?”以此导入课文的主人公——爱迪生。随后,教师可将爱迪生的人物介绍通过多媒体的文字处理展示给学生,并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人物有大致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外,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爱迪生相关的其他文章,以课外阅读的形式推送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多方面了解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还在无形中使其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其文化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对聋生的生活和学习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且独立思考能力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与学校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学生上学并不仅是为了考高分,而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学校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对课本的讲解中,不能局限于教材答案所规定的内容,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学生出现语言偏差时,教师不应该遏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他们本就处在天真烂漫的年纪,这正是他们的独特之处,教师要巧妙引导,既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还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在无形中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素质教育观与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積极研究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发展核心素养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的坚持与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个性特点出发,并以此创新课程设计、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6)
[2]闫丽.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新课程(上),2018(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