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思
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都仍处于心理极不成熟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竞争力极强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其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分析其原因得知:
1.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是以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为主,以补救式教育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没能针对全体学生,开发期潜能,培养其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而是针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不能防患于未然。
2.教育的內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格教育为主,未能做到人格、学习、生活兼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只针对学生群体,没能覆盖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等。
3.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多为兼职。由于教育者的这一局限性,相应的教育就会有事专业性、针对性、成效性。教师的教育过程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严重脱节,教师缺乏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
4.教育的制度、模式有欠规范化、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多是临时性的,都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尚未形成一种完整的制度。而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对独立,未能做到教师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相关改进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的确定,既是选择与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也是指引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参照;既是检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也是激发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动机的手段。
2.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心里实际需要,并着眼于现实及未来对公民的客观实际要求。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心理活动的指导,其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心理品质,使学生良好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其学习心理品质及效率。对学生智力的训练、非智力因素的教导与指导,对于提高其学习成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心理健康要有原则性。学习和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应该包括针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尊重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等。
4.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方法和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核心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完成其规定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教育方法作为这一系统的子系统,是达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过程,所以应从诊断、教育、干预三个阶段的各阶段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虽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迄今为止仍是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是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我们不应该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今后的教育视野中,心理健康教育将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一种民主的教育精神。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亦会在今后更好地服务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