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华
语文课堂的展示与评价,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自从我校实施“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成了调动学生小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与老师们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
学习小组的划分,我和大家做的基本一样,采用4至6人为一小组的分组办法把学生分组,按照学习能力分为1、2、3、4号;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表现等方面,让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
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我们都要布置预习性作业,以便预见性地把握一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课时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课的预习成果。展示预习成果时,为了加强学生语文课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改善课堂教學气氛,激活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实施了用“小组竞赛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每组的小组长负责组织课堂问题的讨论、发言人以及小组内的活动;设立小组评价记录本,每节语文课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赋分,如每回答一个问题,给本组成员加一分,下课后由各小组组长统计分数,上报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负责每节课每小组的分数统计,周末计算出总分数,然后公布,并确定周小组语文课竞赛展示组星。
展示形式可以分为字词展示和文本理解展示两个方面:
(一)字词
1.常用展示形式:听写(抽号板演)、组词造句、说话接龙等。
2.展示的评价标准:字词听写全对人数、各组代表出错情况、书写认真情况。
3.学生选择与课堂评价操作的主体:抽号或点号代表小组的方式,教师主评、学生参与的评价。
4.小组评价的记录办法:小组计分法、奖励小红花法。
5.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对字词掌握不达标的同学进行辅导,对达标的小组进行以周为单位的专项奖励。
(二)文章整体感知与感受
1.常用展示形式:说话—展示—教师点拨—再说话。
2.展示的评价标准:口语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流畅性、艺术性,小组参与的人数和效果。
3.学生选择与课堂评价操作的主体:教师抽号代表小组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
4.小组评价的记录办法:小组计分法、奖励小红旗法。
5.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对文章复述不达标的同学进行辅导并且刻下再检查,对达标的小组和优秀的进步个人进行周奖励。
通过这种展示、评价的方式,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
1.展示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投入,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动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小组荣誉感,
2.由于教师的积极主动的要求,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逐渐养成,如思考习惯、动手习惯等,这种改革机制的激励作用会有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积极配合(查阅工具书,积极思索、探索答案),因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养成。
小组竞赛展示在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所分小组之间因基础、语言表达、智力等方面情况不一样而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久而久之,有些小组因自己小组老是落后,积极性受挫,情绪走向低落,因此语文教师得打破原有座次,合理分组。第二,因为学困生基础差,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高,容易被忽视,有时他们会为了小组抢答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能是其他同学思想的成果。
我想,任何展示与评价的方式一定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信任的表情,让他们在回答与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更好地独立思考、个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