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三
摘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本文基于学生课程的搭建设计理念,尝试将教师胜任力模型逐步引入教学课程中,通过分析个体、岗位和战略三个方面,探究教师在课程中应具有的胜任力,旨在为高职院校储备具有素养高、能力强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高职教师 素养课程 胜任力模型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高素质人才时,不仅要考查他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重视他是否是有独立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教养,更要了解他是否具备较强的社会生存能力。
如何快速提升高职生的素质,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因此,要想培养和发展全面人才,高职院校要先提升师资力量,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胜任力。
一、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理论意义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生只有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而这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法技巧,而作为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前提,把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对高职生提前适应社会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关于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为研究创造了极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模型为高职生规划生涯发展。
二、高职教师胜任力的内涵
胜任力是指人可以做些什么,即一个人的思维由所学知识、技能、理解能力、素质等综合做出的反应。而教师胜任力是指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胜任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被认为应该与其他行业的胜任力有所区别,其应具有教师所具有的胜任力特征。因此,相关部门要根据教育发展的情况,结合教师素质,制订发展目标,精准地涉及每个人的发展规划,把教师的个人需求与院校的发展相结合。
三、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教师胜任力模型能有效體现教师的胜任力,对教师的测评、选拔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从素养课程的特点分析职业素养教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笔者从高职素养课程的特点切入,借鉴美国心理学专家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如图1所示),以此分析高职教师胜任力。
冰山模型以职业通用能力为培养核心,建立了公共课程、社团、讲座等有效的教学平台。其中,道德素养的培养、文化艺术的培养、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作为素养课程体系,体现了基础性、实践性、职业性、多元性、导向性、社会性等六种特性。
2.提升教师个人维度
教师要从个人魅力、教学态度等方面提升个人维度。首先,人格魅力。素养课程更多的是教师利用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熏陶,而这个过程对教师的素养胜任力要求极高,教师要有极高的责任心、热情、新颖的创意,与学生和谐相处,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包含价值判断和心理倾向。健康的价值观能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态度要积极,用爱和鼓励让学生学会成长,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爱心。
参考文献:
[1]李双.“诊改”背景下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高职教师发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2]王俊贤,吴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胜任力内涵及内容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5).
[3]张长城.基于胜任力的“校园足球”教师招聘模型构建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