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芳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88例糖尿病患者为此实验对象,将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人性化服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效果、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服务后有效的将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糖尿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189-02
糖尿病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临床症状有乏力、多饮、消瘦等,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所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在此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人性化服务护理,对比护理结果,具体资料见下文。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以88例糖尿病患者为此实验对象,将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利用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44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9岁至65岁,均值(47.0±5.4)岁,病程1至25年,均值(13.0±2.7)年;44例患者为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0岁至65岁,均值(47.5±5.6)岁,病程1至27年,均值(14.0±2.9)年。将两组患者各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对比,结果提示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①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用药的重要性、时间、剂量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②出院护理:在出院前做好患者的评估,并将健康手册发放到患者手中,叮嘱患者按时用药、监测血糖。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服务护理:①宣教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宣教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因素、治疗方案、引发的并发症、对机体造成的伤害等,使患者及其家属重视疾病[2]。②口服降糖药与注射护理:根据口服药的类型、作用机制、半衰期等,进行服药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根据胰岛素的类型、作用特点选择注射时间,具体注射角度根据患者的体质决定。
③血糖的监测与管理:告知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与管理有助于评估血糖变化的程度与特点,为制定合理降糖方案提供依据,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时间(餐前/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 ),根据治疗方案制定自我血糖监测计划,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并做好相应记录。
④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予以患者尊重,利用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予以心理疏导。⑤运动护理:告知患者坚持运动的重要性、禁忌症、运动前的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运动的最佳时间在餐后的9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至少隔天一次,最好每天坚持运动。⑥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根据能量系数与标准体重精确的计算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根据各营养要素提供的热量比例,用食物交换份的方法营养配餐,制定健康食谱,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同时向患者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⑦并发症护理:糖尿病可引发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为避免各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口腔、皮肤等护理,保持清洁。
1.3 观察比较 ①统计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②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内容包括护理后血糖水平是否理想、生活质量是否有提高、护理措施是够具有针对性等,满分为50分,共分为很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维度。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表示护理总满意度,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血糖水平变化,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算器。当对比结果P小于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19.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5.5%高于對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79.5%,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3 讨论
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致残率高等特点,在患病后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再适用临床。通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护理有效的改善了血糖水平,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3]。人性化服务应用在糖尿病具有以下以下优势:①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使患者信任、依赖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利于掌握患者的基础情况、护理需求、心理状况等,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另外良好的心理也利于疾病的恢复,避免了医护纠纷的发生;②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同时也利于患者的恢复[4];③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重视疾病,可更好的配合完整治疗、护理,提高了各依从性,控制了疾病的发展;④使患者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采取人性化服务后有效的将血糖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莲梅. 人性化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8): 114-115.
[2] 张敏芳. 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12): 1671-1672.
[3] 杨莉.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25(4): 72-74.
[4] 孟丽霞,赵军. 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9):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