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直观能力培养途径①

2019-09-24 09:06林新建
数学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直观建模

林新建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363000;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363000)

无论进行怎样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一道试题解法的探析入手,就其自然性的启示阐述“数学直观”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上的意义和途径.

1 “自然”的启示

例1(2010年高考全国卷理科21题)

设函数f(x)=ex-1-x-ax2.

(Ⅰ)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

(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是2010年课标全国卷理科压轴题,试题的第(Ⅱ)问难住了众多师生,而高考标准答案同样也让他们费解——这样的解答是如何想到的呢?

这样的解答深奥难懂,解法极不自然,就是我们老师都看不懂,我们又该如何去跟学生讲应该这样解呢?

有没有较为自然简洁的解法呢?若有,怎么想到的呢?

注意到这是函数问题,我们不妨从“直观上”加以理解.

首先,“当x≥0时f(x)≥0”,直观意义即“f(x)在(0,+∞)上的图象位于x轴的上方”.

由于f(x)=ex-1-x-ax2,f(0)=0,f(x)的图象过原点,所以直观f(x)的图象在x=0右侧附近必须递增,从而f′(x)≥0对x=0右侧附近成立.

其次,因为f'(x)=ex-1-2ax,f′(0)=0,f′(x)的图象也过原点,所以直观f′(x)的图象在x=0右侧附近必须递增,从而f″(x)≥0对x=0右侧附近成立.

有了这个结果就好办了!接下来我们只要证明:

一道难题,由于对“直观意义”的挖掘,我们将解答进行得如此轻松!

2 直观的意义:抽象推理建模的思维基础

回顾以上探究历程,我们不难明白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所在——对题目意思所作的“直观理解”与最终结果的“直观预测”.

通常在理解题目阶段,需要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信息进行发掘,将抽象变具体,将隐含变清晰.而如何将“抽象变具体,将隐含变清晰”,这需要“数学直观”地“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何引领学生思考“按照怎样的线索、用什么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需要“数学直观”地去“归纳、类比、联想、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推理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何引领学生思考“面对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从哪些角度发现和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数学直观”地去“发现模型、构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建模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例2(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21题)

(Ⅰ)求f(x)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解析第(Ⅰ)问简单,难在第(Ⅱ)问.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由ex≥(a+1)x+b,求(a+1)b的最大值呢?

这是难点,似乎无从下手,还得从“直观上”加以理解.

首先,直观函数y=ex与y=(a+1)x+b的图象,要使上式恒成立,必须a+1>0,从而知要使(a+1)b最大,必须b>0.

这是“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规律和结构”的“数学抽象”过程,所依赖的是“数学直观——直观理解”.

其次,直观要使得ex≥(a+1)x+b恒成立,函数y=ex与y=(a+1)x+b的图

象必须相切.

这是“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逻辑推理”过程,所依赖的是“数学直观——直观判断”.

至此,只要设出切点(x0,y0),利用相切条件得出a、b、x0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a+1)b关于a、b或x0的目标函数,问题不难获解.

这是“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所依赖的是“数学直观——直观预测”.

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我们不难明白,正是缘于“直观理解”,我们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信息进行抽象,将抽象变具体,将隐含变清晰,同时借助“直观判断”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借助“直观预测”进行“数学建模”.在这个“直观理解、直观判断、直观预测”的“数学直观”过程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数学直观”是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前提,是我们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思维基础.

3 直观的途径:直观引来“简洁美”

众所周知,“具体”中蕴含的信息具有丰富性、多样性,观察也可以有不同角度,因而从同一事例中可发现不同规律;同时,表面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到,“藏在”背后的才有“含金量”.

所以,面对具体事例,关键是“你怎么看”?这是看问题的角度、高度以及切入点,需要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历练.

学生经常出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的尴尬,主要是他们的阅历还不足以使自己“想得到”.

教学中教师要在“你怎么看”上下功夫,即在如何“直观”上下功夫,引领学生直观问题的本质,感知问题特征,努力使他们“想得到”,将问题解答得简洁完美.

3.1 直观图形内隐特征

很多题目与图形密切相关,但图形的特征是内隐的,不容易被发现.若能将其特征予以直观,可以获得简单巧妙的解法.

例3(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16题)

若函数f(x)=(1-x2)(x2+ax+b)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则f(x)的最大值是.

解析本题按常规方法求解较为繁琐,运算量也不小,若能直观函数的图形内隐特征,则可轻松将问题解决,且几乎没有计算量.

首先,直观函数f(x)有两个零点-1和1,又因为函数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所以感知f(x)还有两个零点-3和-5,从而得f(x)=-(x-1)(x+1)(x+3)(x+5).

其次,直观若将f(x)的图像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其最大值不会改变,于是问题转化为求函数g(x)=-(x-3)(x-1)(x+1)(x+3)的最大值.

易知g(x)=-(x2-9)(x2-1)=-(x2-5)2+16,其最大值为16,这多简洁!

评析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函数具有4个零点”,同时从条件出发,“依据逻辑推出若将f(x)的图像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其最大值不会改变”这一命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3.2 直观变量变化规律

变量的变化必然有其规律,只有直观变化规律,方能便于我们感知,进而依据变化规律将其轻松求解.

例4(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Ⅰ第8题)

解析本题按常规方法求解较为繁琐,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若能直观变量α、β的变化规律,问题瞬间可解.

评析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中抽象出α与β的关系及β的变化规律”,同时“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3.3 直观点线运动轨迹

点线运动有轨迹,只有直观轨迹特征,方能便于感知,进而依据轨迹特征将问题轻松求解.

例5(2009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第10题)

A.a2+b2≤1 B.a2+b2≥1

解析本题按常规方法求解似乎无从下手,若能直观动点M的运动轨迹,问题可轻松获解.

评析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动点运动的一般规律”,并“依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将问题的求解进行得轻松自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3.4 直观模型结构特点

直观模型结构特点,进而借助模型求解问题,可将问题轻松予以解决.

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中抽象出一般的模型和结构”,并“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了问题”.这是一个抽象、建模、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例6(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第12题)

解析本题按常规方法求解异常繁琐,若能直观其模型结构特点,问题轻松可解.

也是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的关系中抽象出一般的模型和结构”,并“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抽象、建模、推理”的过程中,“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3.5 直观思想立意要领

对于解题,绝大部分学生不是不会方法,而是由于没有站在思想的高度来思考和引领方法,或者是因为思想不明确而想不起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问题.因此,指导学生直观思想立意要领,运用思想引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7(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11题)

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 )

A.(1,10) B.(5,6)

C.(10,12) D.(20,24)

由于“直观”,我们“从数量与数量的关系中抽象出一般规律——问题的一般性”,再立意于“特殊与一般思想”对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地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例8(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16题)

解析本题是三角形求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通法是“知三求三”,但是直观题目只给出一边一角,显然条件少了.

直观这是最值求解问题,需要引入变量,构造出待求最值关于这个变量的函数,为此不妨设∠A=θ,则∠C=120°-θ,由正弦定理得:

从而AB+2BC=2sin(120°-θ)+4sinθ

由于“直观”,我们“从数学的视角发现了问题(最值求解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函数模型)”,再“依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这是一个抽象、建模、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

4 结语:“直观”恒久,素养终成

经验之中有规律,是我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也阐明了一个简单但很深刻的教学原理:经验是具体的,规律则是抽象的.规律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具体经验中经过不断归纳、概括才能得到的.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从经验中发现规律”的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从“从一般规律的高度考察具体事例”的意识,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这是观念问题,是思维习惯问题,也是思想方法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其次,要让学生掌握观察事例、从经验中归纳规律、把具体事例中得到的东西概括到全体中去的基本方法,使他们逐步学会归纳、学会抽象、学会概括,进而形成“从经验中发现规律”的能力.

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直观”的习惯与“感知”的能力!

“直观”是一个人长期进行数学思维形成的,是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个习惯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直观建模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简单直观≠正确
小议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再谈立体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