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教学方式尚存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初中体育课程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意义,提出了发展学生个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多元化;课外互动
作者简介:李树林,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河北 邢台 054000)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9-0115-0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学体系的大部分课程都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教师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上,未能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具有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塑造学生品格的双重功能,因而,体育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突破,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个性,即心理学所谓的“人格”的一部分,乃是个人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本质性和稳定性。个性是人的思维意志、情感思绪、以及能力品质等态度与行为的综合,对个人感知世界、审视自己具有重要影响。培养与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建立健全健康的良性人格,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很多,既受先天因素、社会物质条件、个人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自身经历的制约。
体育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热衷于跑、跳等户外活动;另一方面,初中生又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基于此,体育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释放天性,还增进同学情谊,调剂了青少年外部压力与自身发展的矛盾,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激情,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各种运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竞赛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内涵;团体操等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无畏困难的精神。学生不仅能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张扬个性,更能获得长足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无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理想场所。
从外部因素来看,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教学科目逐渐有了“主科”与“副科”之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而体育课常常当作“副科”,其重要性被忽视,课时被随意地占用或减少,这不利于保障体育课程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多元性。学生的运动时间不足,也难以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从内部因素来看,体育课本身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仅限于带着学生慢跑两圈或做几节热身运动,其他时间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学生的自由活动通常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在操场上闲逛或返回教室继续做习题等不良后果。其次,有些教师认为要严厉地震慑学生,提高学生的服从性,因而,教师常用命令口吻居高临下地布置教学任务,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学生不是真正享受运动而是被迫接受指令,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1.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并进行引导。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特性往往以自身优缺点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师要制定灵活机动的评判标准,允许学生张扬个性,避免使用千篇一律、埋没学生个性的培养模式。对于积极向上、充满创造力、活泼热情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和鼓励;对于较为内向消极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类同学的优点与长处,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他们适应班集体,找到归属感。
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产生是来自多方面的。好动活泼的学生大多对活动充满兴趣,运动精力旺盛,但可能缺乏纪律性和集体意识;爱学习的学生可能一整节课都想回到教室里去完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创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点为依据自选课程,学生以兴趣点为指引,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
3.采取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选用教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但不可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趣味活动,如三人两足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促进同学情谊发展,使学生发展个性。教师还可引入新设备、新教具来创新课堂。如利用瑜伽球训练,锻炼学生的腰腹肌肉,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利用固定绳梯训练,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使学生在有氧训练中释放自我,展现个性。教师还可以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课堂主要以户外实践为主,教师课堂参与度极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练习动作、打友谊赛、一起热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发自内心地接纳体育教师,把他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趣味性强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个性,也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成长。教师要平等对待地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命令式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示自身的兴趣点,发展自身的能动性和创新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成效,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
5. 提高教师自我修养。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体育健康标准,要保持自身对新事物的激情,不断用新的体育观念来研究问题。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调整教学方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花时间对示范动作进行讲解,包括用力方法、摆臂顺序和动作要领等,进而加以示范,引导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作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承担着双重的育人目标,除了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要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学生本位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姚智勇.浅谈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J].科教文汇,2007,(20).
[2] 张国梅.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J].潍坊学院学报, 2010,(6).
[3] 林虹.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 2002,(2).
责任编辑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