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读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缺少文言语感,更没有停顿断句的常识,所以,读准字音和句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而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词语特点、熟知语法知识又是读准句读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掌握句意、在读中感知文意、在读中升华情感,以此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教学;朗读
作者简介:金耀文,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教科局。(甘肃 武威 7330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9-0097-02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言文的内容宽泛繁杂,且时间跨度大,学生很难跨越时空去体会古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因而,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文言文教学变得十分被动。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不抓住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不采用实质有效的授课方法进行科学施教,文言文教学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究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本人认为“读”是攻破这一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诵读要求,所以,学习文言文时,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能掌握字音、了解句意、领悟情感。
读准字音和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能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養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以此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文言文的断句、字词句的含义等基础知识。其次,对于重点字词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句读,掌握语意和语法,这样才能使抽象的文言文变得浅显易懂。
1. 读准字音。文言文很多字词的发音和现代文是不一样的,比较特殊的有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和破音异读等,所以,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读准一些正常生字的发音,还有读准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和破音异读等特殊字词的发音。“通假异读”是指通假字就要按本字的读音来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就要读为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是读shuò;“古音异读”一般指的是古代的一些专用名词,包括地名、人名、官名、姓氏等,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中的“可汗”是古代北亚民族高级首领的尊称,要读为“kèhán”,而不是读“kěhàn”;“破音异读”是指用改变汉字正常读音来表示词性和意义的变化,如“天雨墙坏”中没有动词谓语,将名词“雨”(yǔ)作为动词“雨”(yù)来读。
2. 把握句读。句读朗读是文言文的重难点,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把握句读。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来读准句读。文言文的断句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如果“句读之不知”,学生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无法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就不能正确地断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要结合文言文的注释和工具书对文言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和重点词句进行初步的预习。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弄清词语特点来读准句读。初学文言文的初中生会习惯性地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按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读。如《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的“可以”是两个词,要读为“可/以一战”。其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借助语法知识来读准句读。学生在了解文言文句意的基础上,就可以用语法知识来分析句子结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判断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让学生在了解句子结构的基础上读出停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准句读,读出韵味。如《曹刿论战》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停顿为主谓之间的停顿;《捕蛇者说》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停顿为介宾短语后置的停顿;《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停顿为转折连词前的停顿。
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的教学都离不开“读”,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语言的韵律之美,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感悟文章的真实情感。
1. 读准语调。对于相同的句子,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所以,在课文朗读中,语调的不同决定着文章感情色彩的表达,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读准语调,尤其是不同的句型要用不同的语调来读。例如,《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感叹,语气要表达出情绪的激昂。总之,学生掌握文言文语意,读准语调,就会准确地理解文章的真实感情,体悟语言的魅力。
2. 读出重音。每一句话都有一个重点表达的意思,自然每一句话也有一个重点朗读的词语,这个重点词语在朗读时就被确定为逻辑重音,是学生读出情感的重要因素。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公将鼓之”中的“鼓”,名词用作谓语动词(击鼓),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有时也要重读。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表示突出或强调重点的词和句子,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重读,以此突出文章重点表达的意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做示范性朗读,唤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教师还可以鼓励一些擅长朗读的学生作示范性朗读,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本中每一篇文言文作品都是精品佳作,都是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教师很有可能把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一段一段地讲解,一句一句地分析,一字一字地解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都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欣赏,在品读中感受作品营造的意象,体验文章表达出的美感,领悟作品蕴含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的共鸣。
1. 通过创设情景来品读。信息技术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打破时空局限,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场景,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在教学《石壕吏》《卖炭翁》时,教师可以将“安史之乱”尸横遍野的影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兵变导致国家破烂不堪、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从而激发学生品读文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作品的内涵。
2. 利用关键词句来品读。现代文和文言文中都有美词佳句,有些词句虽不难理解,却在文章中具有精妙传神,耐人寻味的深远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读,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如在《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就把石潭的景色写得非常鲜明,“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光写出了石的悲凉,还暗自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情。
3. 通过对比鉴赏作品来品读。写法相同或题材相同的作品可以通过对比鉴赏来品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又能加深学生对美词佳句的有效记忆。如将《望天门山》和《早发白帝城》进行类比,学生会感受到幽静深沉和明快亮丽两种色彩。当然,风格不同的作品也可以进行对比鉴赏来品读语言的魅力。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白树均.找回失落的琅琅书声[J].文学教育,2008,(2).
[3] 于平.如何指导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8).
责任编辑 胡甜甜